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发布《山地旅游业态创新与社区共建》专辑

时间:2025-11-14 10:00 作者: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11月11日,由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主办的2025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大会围绕“文旅体融合·高品质生活”主题,举办2025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年会、2025国际山地旅游推广会、贵州山地旅游业态调研交流、贵州银行·山地文旅体与户外运动装备展等系列活动。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年会上,联合国旅游组织原亚太部主任、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个人理事、专家委员会成员徐京代表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发布《山地旅游业态创新与社区共建》专辑。

“回顾当代山地旅游发展,全球视野下可见两股力量正在深度融合:一是业态创新引发的结构性变革,二是社区共建激活的内生动力。”徐京在发布时指出,业态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形态与商业模式的升级,更在于价值理念的重构——从追求流量与消费转向注重文化温度、生态平衡与社会责任;社区共建则代表了山地旅游发展的新伦理,使当地居民从被动参与者转变为主动塑造者,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的协同发展。这一双重创新逻辑,构成了专辑的核心思想主线。

徐京介绍,专辑内容涵盖从国际到本土实践的多维视角。瑞士学者伯纳德·德巴比约(Bernard Debarbieux)以空间结构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山地旅游与社区关系的多样模式,提出了“空间组织形态决定社会关系质量”的重要观点,为理解旅游与社区共生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教授在《业态创新与社区共享,构建山地旅游包容性未来的路径》一文中强调,山地旅游的价值不仅在于资源开发,更在于让发展成果惠及社区、反哺自然。前美国全国旅游协会副总裁、前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WTTC)大中华区总监郝霄虹则以美洲人民遗产为切入点,揭示了文化旅游在促进多元文明对话与弱势群体文化赋权中的独特价值,强调“让文化自己说话”的全球视野与人文关怀。亚太旅游协会(PATA)主席彼得·西蒙(Peter Semone)与合作者马可·帕纳伊奥蒂斯·诺塔拉斯(Mark Panayiotis Notaras)则从数字创新的视角出发,探讨智慧科技如何赋能可持续山地旅游,展示了数字化转型在生态保护与社区福祉中的前瞻价值。

此外,专辑中收录了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明庆忠、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孙九霞、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总工程师齐晓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副院长张朝伟、亚太温泉研究院院长王捷等多位中国学者和业内专家的专业稿件,他们分别从资源评估、国家公园治理、全域休闲、文旅融合与传播、文化遗产保护等角度,拓展了对山地旅游与社区关系的理解,共同构建起一个跨学科、跨区域的知识网络,使“业态创新与社区共建”从研究主题升华为行动框架。

徐京表示,作为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汇聚全球多元智慧的结晶,希望《山地旅游业态创新与社区共建》专辑能够成为新的起点,在推动山地旅游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续写人与自然、社区与未来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一审:袁佳利

二审:鲍港

三审:张翼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