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正迫使滑雪产业从单一季节运营模式向四季全周期、社区参与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型,推动滑雪度假村逐步成为综合性山地旅游目的地。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雪量减少和雪季缩短的严峻挑战,美国休斯顿大学全球酒店管理硕士生Salomé Boitelle认为,突破季节性限制是滑雪产业转型的关键突破口。目前,许多现代滑雪场已逐步从单一冬季运营转向四季常态化经营,通过拓展山地自行车、徒步旅行等夏季项目,实现全年度均衡发展。这种转型需要多维度的协同推进:在空间上重新规划山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在时间上延长运营周期,在功能上丰富体验内容,从而构建更具韧性的商业模式。
技术创新为这一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精准造雪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数字化管理等技术正在重塑滑雪场的运营方式。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更构建起应对气候变化的产业韧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智能管理系统通过精细调控能耗,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而社区参与机制是转型过程的关键动力。成功的实践案例表明,建立「社区资本+政策资本+产业资本」的三维融合机制至关重要。她举例,曾关闭20多年的美国科罗拉多州Cuchara雪场近年以「社区自筹+政府配套」的良性资金循环不仅达到了重开雪场的目标,更创造了413个直接就业岗位,实现了资金的乘数效应。而新西兰皇后镇通过建立「政府引导+社区参与」的决策机制,将碳中和目标(2030年)融入具体项目,并通过发展医疗中心等配套产业增强综合吸引力,实现从景点经营向目的地运营的转变。
社区参与机制既保障了转型所需的资金支持,又确保了发展方向的社区共识,更激活了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通过主体多元化、收益多元化和功能多元化的价值网络重构,滑雪产业可形成更具抗风险能力的发展模式。
展望未来,滑雪产业将呈现出「气候适应性」与「体验沉浸性」的双重特征。这种融合不仅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更有赖社区参与机制的完善和价值网络的重构。产业转型的成功,最终取决于能否建立社区参与机制,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中取得平衡。在此过程中,滑雪度假村将从传统的运动休闲场所,逐步转型为融合自然体验、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山地旅游目的地。
一审:袁佳利
二审:鲍港
三审:张翼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