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广西翻转过来,它的地下是什么样子的呢?

时间:2025-10-29 11:22 作者: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广西的地表总裹着一层柔润的绿,十万大山披着青黛色植被,在晨雾里连绵成浪,若将广西翻转过来,广西的地下是什么样子的呢?

翻转之后的广西, 比地面上更加崎岖不平。

那广西的地下藏着什么呢? 是绝美的喀斯特地下景观。

人们总想起重庆武隆天坑的深谷、贵州织金洞的流光、云南石林的错落石峰。但喀斯特从不是千篇一律的模样,在广西的地下,喀斯特在化作了“天窗”。

广西 “天窗”到底有多美

一重重青灰山峰衔着云絮,间隙里突然嵌进一汪汪碧绿水潭——从空中俯瞰,蓝绿色的潭面像被群山捧着的蓝宝石,连风掠过都要轻缓三分。透明的桃花水母正慢悠悠舒展伞状身体,触须随水流轻颤,像散在水中的细碎绢纱。

广西九灵天窗 图源:小红书账号“小一只”

水下便是幽深溶洞,若是有人有幸来到天窗进行水下潜水,便会发现阳光穿透潭面上方的水性杨花,丁达尔光丝直直扎进水里,不仅让蓝绿潭水晕出绿、黄、青的渐变,还轻轻裹住桃花水母,把它半透明的身体照得泛着莹白微光。

这光影与色彩顺着水流漫进溶洞,投射在倒立的钟乳石上,原本尖锐的岩石,在水波纹与桃花水母影子的晃动里,也有了水的灵动。这样兼具美景与探索感的 “天窗”,自然成了洞穴潜水的绝佳之地。

其实世界各地都有知名的洞穴潜水胜地,巴西的神秘溶洞、泰国的水下奇观、巴哈马群岛的蓝洞、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地下潜点,都是潜水爱好者的向往之地,尤其是佛罗里达州,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启了洞穴潜水运动。

不过中国的洞穴潜水起步相对较晚,直到 21 世纪初才逐步开展,且洞穴潜水对技术、难度、安全防护的要求极高,因此要体验广西天窗的潜水乐趣,必须做好设备检查、路线规划、应急准备等全方位工作,才能安全探索这份地下之美。

广西洞穴潜水 图源:广西卫视

为何偏偏是广西,能孕育出如此之多的“天窗”?

最根本的原因,藏在它脚下特殊的河流:地下暗河。正是这看不见的地下水流,一点点雕琢出了广西地下的独特地貌,让“天窗”有了诞生的基础。

广西的地质条件,本就为地下河的发育提供了“先天优势”:这里接近一半的面积都是碳酸岩,这种可溶性岩石为大地埋下了“可雕琢”的基底,经过长期水流侵蚀,岩石内部逐渐形成缝隙与空洞,成了地下河流动的天然通道。而广西的地下河规模,更是撑起了“雕刻师”的底气,根据《广西通志・自然地理志》记载,广西有593条主干流长度超过2公里的独立地下暗河,还有317处岩溶大泉,所有暗河管道的总长度超过1万公里,像一张庞大的“地下水网”层层包裹着这片土地。

广西的山水 图源:广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更惊人的是,截至2018年,中国已发现的10条长度超过80公里的地下河中,有7条都在广西;其中位于都安的地苏地下河全长超过240公里,更是目前中国探测到的最长地下河。如此庞大的地下河水系,不仅造就了“天窗”,更孕育出多样的地下景观:地下溶洞里钟乳石林立、地下湖藏着幽蓝水光、天窗串联起地表与地下……像有“广西仙本那”之称的河池三门海、“广西版赛里木湖”的九凌湖景区、被称为“世界天窗之都”的都安天窗群,都是地下河的杰作。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地理》2018年第2期

这些景观的形成有着相似的逻辑:山中河流向外流淌时,若遇见群山遮挡,会受河床下方可溶性岩石影响流入地下,变成地下河;地下河流经溶洞时,持续的侵蚀会让溶洞空间扩大,最终引发顶部坍塌,雨水与地表水流倒灌进来,便在坍塌处形成了“天窗”,让消失的地下河重见天日。

河流就这样“消失-出现”循环往复,最终造就了广西“一河、百窗、千山”的独特地理形态。这样独特的形态,也让广西这片土地裹满了浪漫与神秘的传说。对广西本地人来说,或许从小就听过类似的故事:某座山脚下的村落,门前的湖泊前一晚还水波荡漾,第二天却突然干涸见底,只留下满是淤泥的湖床;或是某个村子连下几天暴雨,洪水漫进街巷,可等了十几天,浑浊的洪水没退,反而慢慢变清,最后竟把整个村庄围成了一片新湖,连屋顶都浸在水里。

这些“突然消失”与“无中生有”的奇事,看似离奇,实则都与地下河的悄悄改道、水位的起伏变化紧紧相连——地下河道若突然拓宽,地表的湖水会被悄悄“吸”进地下;若地下河水位上涨倒灌,滞留的洪水便成了迟迟不退的“新湖”。

可这样的地理特性,对当地人而言并非全是传说里的浪漫。湖泊消失会断了农田的灌溉水源,让庄稼旱死;村庄被淹则会冲毁房屋、泡坏粮食,给家家户户带来实打实的经济损失。就像2025年中国国庆节期间,由于台风影响广西百色遭遇的特大洪水,湍急的水流冲垮了不少房屋和道路,许多村民被迫转移。

更让人揪心的是,洪水过后,部分村庄并没有迎来退水的希望——受地下河水系的影响,滞留的洪水慢慢沉淀变清,形成了新的湖泊,不仅阻断了回家的路,更让正常的生活迟迟无法重启。其实广西的地下河,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它雕琢出了天窗的绝美、溶洞的奇幻,让这片土地成为独一无二的风景;却也因不可捉摸的流向,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意外与挑战。

但即便如此,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然在与这片土地的相处中,学会了适应与守护,他们熟悉每一条河的脾气,也珍惜每一寸土地的馈赠。只愿此刻被湖水困住的村庄能早日盼来退水,被洪水影响的人们能尽快回到熟悉的家,让这片被地下河滋养的土地,重新变回那个既有奇景、又有烟火的广西。

 

本文由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两微一网”综合整理

部分图源网络仅供分享 如侵删

一审:袁佳利

二审:鲍港

三审:张翼晶

专题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