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举行2025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宣布: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将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以“整治强迫购物等违法违规行为”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活动。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余昌国表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强迫购物等现象,既是违法违规问题,也体现出个别经营者诚信缺失、旅游领域诚信建设还有待加强。
文化和旅游部持续夯实信用监管基础,印发《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配套出台信用修复工作指南等多项制度,形成了1部专门规章+多项制度的“1+N”信用体系基础架构,为依法依规开展失信主体认定和管理提供了依据。截至6月30日,全国共认定文化和旅游市场严重失信主体667个、轻微失信主体98个,通过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文旅市场通APP依法及时进行了公示,并与信用中国网站、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信息共享。
余昌国指出,这次,文化和旅游部从严重失信主体违法违规行为中整理出一批扰乱市场秩序、损害游客权益、造成不良影响的典型失信行为进行发布,就是要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加大对严重失信行为的曝光力度,加强和普及诚信教育,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让信用进一步成为引导规范旅游市场经营活动的无形“指挥棒”。对失信主体而言,不仅要面临行政处罚或是刑事处罚,其机构的商誉、主要负责人的个人信誉也要接受社会公众的负面评价。对消费者而言,在选择服务过程中,要避开信用不佳的商家、选择诚信经营的放心商家。
余昌国说,当然,信用监管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着力健全守信激励机制,指导地方为守信主体提供更多便利和优惠,让守信有价、守信有用、守信有感。着力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已开展2批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着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以信用风险为导向优化配置监管资源,让有限的监管资源“好钢用在刀刃上”。
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用体系与行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高度融合,更好赋能高效能治理、助力高质量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余昌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副局长史新章、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魏立忠 、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副局长刘楠出席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副主任李晓良主持。
一审:袁佳利
二审:鲍港
三审:张翼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