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金融助力文旅破局

时间:2025-07-09 11:37 作者:中国文化报

6月27日,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主办,贵州文旅金融服务中心承办的“2025年贵州省金融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洽谈会”在贵阳举办。200余名金融机构负责人与文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以金融为笔,共同擘画贵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与中国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中国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贵州省分行、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贵州银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信贷投放、服务创新、资源优化等深化合作,标志着“文旅+金融”深度融合迈入新阶段。

定制化产品破题“轻资产”困局

“轻资产、缺抵押、融资难”长期以来制约着文旅企业发展。传统信贷模式难以匹配文旅业态灵活多元的特点,导致大量优质项目难以获得资金支持。此次洽谈会,5家金融机构亮出实招,推出“额度更大、期限更长、利率更低、审批更快”的旅游景区贷、黔旅快贷、文旅小微易贷等系列专属产品,覆盖景区提质、项目开发、业态升级、日常运营全链条,直击行业痛点。

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推出的“旅游质保金保函”备受关注。该产品采用“分离式保函”设计,旅行社无需经历复杂审批流程,可借助合作担保公司信用快速开立保函,仅需支付少量担保费,大幅降低了资金占用压力。同时,针对滑雪场、漂流景区等季节性特征明显的企业,邮储银行还量身定制灵活还款方案,使融资周期紧密贴合企业实际经营节奏。“这不仅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体现,更是风险管控与企业发展双赢的智慧选择。”邮储银行贵州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贵州银行打造了“贵银文旅通”品牌,构建起从上游基建到下游消费的全景式金融服务体系。该产品涵盖景区交通设施贷款、文旅集团债券投资、特色民宿振兴贷款、非遗工坊生产经营贷及游客消费信用卡等,形成贯穿“吃、住、行、游、购、娱”的完整金融服务链。为提升效率,贵州银行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优先评审,将初审时效压缩至“T+2”个工作日,并对文旅基金跟投项目给予市州分行1亿元独立审批权,大幅提升服务响应速度。

21亿授信精准“滴灌”核心

活动现场,5家金融机构向西江千户苗寨、匠庐文旅集团、黄果树旅游集团等12家重点文旅企业集中授信,总额突破21亿元。这不仅是一组数字,更是金融资本对全省文旅产业链核心环节的一次精准“滴灌”。

“这轮授信如同及时雨。”西江旅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欧阳广龙难掩兴奋,“我们计划将资金重点用于苗寨智慧导览系统全面升级和非遗深度体验工坊的建设,这是我们提升游客沉浸式文化体验、延长消费链条的核心项目。有了金融的强力支撑,项目推进将大大提速。”

此次授信对象不仅包括龙头景区,还延伸至智慧旅游技术服务商、文化体育运营商、旅游交通配套企业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体现了金融资源对文旅全链条的穿透式支持与价值挖掘,真正实现“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带动产业升”。

平台机制打通融资“任督二脉”

破解文旅企业融资难题,离不开制度创新与平台支撑。2022年,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等9部门联合推动设立的贵州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务中心(简称“金服中心”),正逐步成长为政金企之间的“超级联络人”和“智慧路由器”。

金服中心已与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等9个部门,以及省内31家银行、券商、担保机构建立直接议事协作机制,确保企业融资需求能快速对接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彻底告别“找不对门、接不上线”的尴尬局面。同时,中心搭建了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汇聚政策、资源与资金,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流程的金融服务。对于重点项目,金服中心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安排专业团队全程跟踪辅导,确保每一个项目落地有声、推进有序。

针对企业普遍反映的“政策看不懂、够不着”问题,金服中心组建专业政策研究团队,化身“政策翻译官”和“红利快递员”。一方面,联动省市县三级文旅主管部门,深入解读国家及地方最新产业与金融政策;另一方面,通过定期座谈、区域宣讲、定向推送等形式,将政策条文转化为企业可理解、能操作的行动指南,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基层文旅企业。

“金融、科技、人才是锻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核心支柱。”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协同,在市场主体培育、重点项目攻坚、消费升级引领等方面持续发力。双方还将积极探索文旅供应链金融、项目收益权质押融资等新模式,不断优化融资生态,为贵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

一审:袁佳利

二审:鲍港

三审:张翼晶

专题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