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的喀喀湖上,乌鲁斯人用芦苇“编织世界”

时间:2024-11-25 11:23 作者:环球时报

乌鲁斯人站在“漂浮岛”上

“漂浮岛”上的金色房屋

在南美洲玻利维亚和秘鲁的交界处,有一处神秘的高原明珠——的的喀喀湖。这个海拔约3800米的淡水湖是南美洲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水清澈,波光粼粼,上面分布着50多座可爱的岛屿,很多都有人居住。《环球时报》特约记者深入探索了这处桃源之地,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常住民乌鲁斯人竟用芦苇编了一个“浮动世界”。

成年后需学习制床

从秘鲁库斯科出发,记者乘坐旅游巴士踏上前往的的喀喀湖的旅程。巴士缓缓驶出库斯科,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库斯科的古城墙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连绵起伏的安第斯山脉。沿着蜿蜒的小道一路向前,穿过小镇、行过教堂,记者在天黑之前抵达了的的喀喀湖岸边城市普诺,并于次日清晨登上小船,开启湖面上的摇曳之旅。

高海拔的的喀喀湖的阳光距离太阳更近,水面好像比天空还要蓝。穿过一簇簇高高的芦苇,记者看到了许多由金黄色芦苇编成的小房子、轻巧精致的船只,那里便是乌鲁斯人的家。

这些金色的小房子是建在“漂浮岛”上的。的的喀喀湖的湖边生长着“托托拉”芦苇,芦苇中空,扎成捆后可以稳定浮在水面。乌鲁斯人就从湖边采集“托托拉”芦苇,将其切割后编织成片,层层叠加,形成厚度约1.5米、具有足够浮力的小岛屿。

“漂浮岛”建成后人们并非就一劳永逸,下层的芦苇会随着时间腐烂,因而居民需要定期更新芦苇层,以保持岛屿结构稳固。

为避免“自己随波逐流”,乌鲁斯人会用锚来固定“漂浮岛”。他们还会将几个小岛连在一起,形成类似小村落的结构,方便交流的同时提高安全性。

踏上小岛,记者感觉自己好像踩在了云朵上,脚下的芦苇柔软而有弹性,随着记者移动发出“吱吱”声。

近距离观察,发现乌鲁斯人生活的一切都离不开芦苇——房屋、床铺、船只,甚至一些日常用品,都由芦苇编织而成,

走进一间房屋,墙壁和屋顶是用干燥芦苇层层叠加而成的,屋内的床铺也是用芦苇编制的。当地人告诉记者,每一个乌鲁斯人成年后都需要学习制床。在制床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将芦苇捆扎平整,并在芦苇中间放置硬板支撑,以防芦苇因重压过度弯曲甚至断裂,这种床既结实又舒适,非常实用。

乘芦苇船出行捕鱼

“漂浮岛”周边停靠着大大小小的金色芦苇船,它们是乌鲁斯人出行的工具。芦苇船大多两头尖中间宽,类似于中国的龙船,其承载力取决于捆绑芦苇的数量,大一点的可以载数十人,不过需要装上发动机用。小一点的船承载量较小,需船上人自己划桨,最小的船仅供一人使用。乌鲁斯人通常使用仅供一两人乘坐的小型船,并在船上挤出大部分空间存放渔获。

被群山环抱,湖水平滑如镜,微风习习,芦苇轻轻摇曳,不时有小船从芦苇荡中穿出,穿着五颜六色民族服装的乌鲁斯人收获颇丰。他们乘着这种两头尖翘、轻巧灵便的草船穿行于湖光山色之中,成为这片大自然中最鲜活的存在。

在“漂浮岛”上,时间仿佛会变慢,乌鲁斯人保持着他们古老而独特的生活方式,与世无争,与自然和谐共存。很多乌鲁斯孩童在岛上长大成人,步入婚姻殿堂前,长辈会为他们建造新居——一座同样漂浮在水面的岛屿。新居与长辈的岛屿之间有一个捆结点,如果家庭关系出现问题,就解开这个结,小岛便可随波逐流,送人们到其他地方去生活。

推出游船和民宿

据历史记载,乌鲁斯人的祖辈曾为躲避侵略和战乱,逃到的的喀喀湖择“芦”而居。此后,乌鲁斯人就扎根于此,他们以捕鱼为生,在岛上种植蔬菜、饲养家禽,世世代代传承芦苇制物的手艺。

随着时代的发展,乌鲁斯人也与时俱进,在“漂浮岛”上引进现代技术。一些岛屿安装了太阳能板,岛民用上了电灯、电视等现代便利设施,有的岛屿还安装了社区广播站。

旅游业的发展无疑为乌鲁斯人带来了新的经济机会,“漂浮岛”的神秘生活也一点点向世人揭开面纱。在这个金黄的浮动世界,游客可以体验乌鲁斯人的传统生活,学习编织芦苇,品尝乌鲁斯人的传统食物,参与乌鲁斯人的日常活动,如捕鱼等。

傍晚时分,乌鲁斯人还会为游客表演传统的舞蹈,这些表演充满节奏感和生命力,让人感叹乌鲁斯文化的魅力。不少游客会换上乌鲁斯人的传统服饰,以更深入地感受当地文化。为了吸引游客,乌鲁斯人还推出了游船服务以及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漂浮岛”上也出现了为游客提供服务的餐厅和民宿。

本报特约记者 江 衡 柏 芷

一审:李雪

二审:吴丹

三审:张翼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