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文化旅游洞察:维度与前瞻

时间:2023-08-10 11:26 作者:执惠

01

近日,新东方宣布,在东方甄选之后再创业。这次将正式开拓文旅事业,其中的亮点是面向中老年人,提供有文化幸福感、有知识获得感、有个人追求感的高品质文旅服务。

在此之前,7月19日,北京新东方文旅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为俞敏洪,经营范围含旅游业务、旅游开发项目策划咨询、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文艺创作、互联网销售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100%持股。

随着疫情影响消失,国内旅游业复苏。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今年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95%。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旅游相关企业新增注册14.1万余家,同比增加11.5%。新东方也看中了国内旅游市场复苏、消费市场回暖的窗口期。这当然也包括老年人旅游市场。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老年旅居康养发展报告》认为,老龄化是未来较长时期的基本国情,2020年我国康养旅游人数已达6750万人次,老年旅游从福利事业向旅游产业转变,从小众市场向主流市场转型。老年旅居康养潜力巨大但存在供需错位的问题,老年群体需求尚未获得充分满足。

2019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游客出游总花费为3197.8亿元,占国内旅游收入5.73万亿元的5.6%,已经具有较大的产业规模。但从消费结构来看,老年旅游产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城镇65岁以上老年游客人均每次花费1209.20元,仅相当于城镇游客平均花费1626.50元的74.3%。65岁以上农村老年游客每次出游花费仅为847.50元。

出现老年旅游消费偏低的结构特征,一方面是因为老人的收入相对较少,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目前的旅游产业体系还是以中青年为主要目标客群,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旅游要素和旅游产品较少。

新东方文旅此次进军的正是老人高端旅游。目前,新东方已正式推出的大美中华文化十线,包含东坡精神溯源之旅、霞客精神追忆之旅、浙东唐诗之旅、东海观心之旅、莲都寻根之旅。每条线路都有一个特定的文史主题,并以此为主线串联起行程中的各个景点,全程0购物。每条线路分为两个档次,“6天5晚PLUS版”售价5999元,“4天3晚轻量版”售价3999元。

02

促使新东方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与新东方做直播的原因一样,那就是新东方的人力资源特征——老师。

直播中的董宇辉双语直播,旁征博引,历史、哲学、生物都会涉及,还有各种段子、人生哲理、名人诗句,信手拈来。实质上,这是教师技能的延续。老师的共有特征是讲课,都有较好的交流技巧,进入直播领域,可以较为充分地发挥这一点。

所以网友的评论十分精到:“新东方转型了,好像又没有完全转。”这句话,是对新东方直播的最精准点评。

正因为如此,新东方选择了直播。同样的,俞敏洪想到的就是,把老师与文旅结合,做高端的旅游。不同于常规旅行团只有一名导游的配置,新东方文旅每个团都配备了1名文旅讲师、1名旅行管家、1名优质导游。

文旅讲师均为原新东方语文、历史老师转型,旅行管家也均为新东方员工。文旅讲师只负责深度解说山水艺术后的历史故事及文化背景,旅行管家们则负责全程陪游、陪学,分工明确。

当然,既然是高端旅游,价格自然非常贵,网友评论,价格太贵,富人不会去,穷人玩不起。

任何市场都有高中低端的产品,有优质需求,做到优质服务,就能获得这一市场。那么,当一个消费者想要消费升级,在旅游上花更多的钱的时候,对他来说,什么是更优质的旅游服务?是更远、更奇特的路线,比如海外游;还是更高级的酒店和餐厅?还是导游的文化水平?

03

5月3日,文化和旅游部政府网站发布数据显示,经测算,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也就是说,五一国内旅游出游人次较2019年同期多了19.09%,国内旅游收入却只与2019年同期持平,仅增长了0.66%。具体来说,今年五一假期期间人均每次旅游消费约540元,而2019年同期则约为645元。人们都出去玩了,花钱却少了。所以,当下的旅游业虽然热,但人均支出却在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最先舍弃的可能就是文化服务、高端酒店、高端线路等。这是任何一个要进军老年人高端旅游的创业者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高端带有文化性质的旅游服务,是有门槛的。第一个门槛,当然是经济实力。老年人旅游市场,可能对价格更加敏感。近年来,随着老年旅游市场的不断升温,低价游产品满天飞,价格成为了老年人选择旅游产品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态度恶劣的导游、强制购物,甚至人身威胁,不时曝光在舆论场中。某种程度上,这也反映了老人旅游市场对价格的高度敏感。

当然,中国人口规模大,一小部分具有较高支付能力的老人群体就足以支撑起一个市场。但这个市场还会面对另一个挑战。

第二,出得起钱,还愿意出钱,意味着认可新东方这种创新服务的,那么,必须是有对文化的认可,要懂一些徐霞客、懂一些苏东坡。这样的客户群体很小。更重要的是,新东方的创新服务契合他们的需求吗?

高端文旅设想的中老年客户,已经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旅游的目的是,看看外面的风景,陶冶情操,开阔眼界,感受诗和远方。他们需要请一个老师吗?需要再学语文和历史吗?

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化服务,在场景上是不契合的。旅游是一个快速移动的、动态的消费场景。苏东坡、唐诗、徐霞客等等固然有吸引力,但是,这毕竟是旅游,不会坐下来听课,也不会开一个研讨会。与老师的交流,注定不会是深度的,导游只需要提供一些事实、知识、历史方面的知识与细节,就足够了。

04

某种程度上,我经常参加这样的中老年知识团。因为经常参加一些会议,会议之后,主办方往往会安排一些游览项目,看一看当地著名景点。与会的都是媒体人、作家、专家、教授,多是搞文科的。他们对于景点的人文、历史情况往往很熟悉,甚至是该领域的专家。

但多数情况下,我们与导游的交流都是相对对等的,一问一答,相互补充,不会觉得导游文化程度不高。这是因为导游很熟悉景点,有更多的细节知识。提供这种增量的趣味性知识就足够了。一个普通人只需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足够提供这些东西。无需也没有时间、情景来进行深度的、原创性的、观点性的深度交流。

直播是对主播的颜值、口才、现场应对能力,高度敏感的,但是,旅游服务,其实对导游的素质,并不敏感。虽然都是依靠嘴巴说,但直播和导游,这两个行业还是差了很远。

所以,高端老人文旅,可能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容易,且行且探索。若是看作研学的低配版本,倒也是个发展路径。更多尝试,需要实践的阶段性结果,也需要代际不断迭代发展。或许若干年后看,随着70、80后老去,老年文旅就具有前瞻性了。

专题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