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山地】“泥屋迷宫”,摩洛哥文化遗产

时间:2023-09-26 15:32 作者:环球时报

能挡强风吹袭 难抗地震威力

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

摩洛哥境内发生严重地震以来,伤亡人数不断攀升。地震发生的阿特拉斯山脉受灾严重,泥砖建筑是那里的特色民居,如今已经摇摇欲坠,其脆弱性为救援工作带来不便。

冬暖夏凉的“泥房子”

从摩洛哥马拉喀什驱车南行,一路层峦叠嶂,苍劲的阿特拉斯山宛若一道绿色屏障,横在粗犷的沙漠与生机盎然的大西洋沿岸平原中间。在希腊神话中,阿特拉斯是“擎天神”,被宙斯降罪用双肩支撑苍天,因此阿特拉斯山也被视为“摩洛哥的脊梁”,它是北非地区的最高峰。

然而与“擎天神”“摩洛哥的脊梁”这些坚实有力的形容形成对比的,是阿特拉斯山区的民居。在这里,你见不到混凝土和钢筋水泥,见不到坚固的预制板,山腰上、山谷间、山顶上以及山与山相连的平原地带都是灰土色或红褐色的“泥房子”。

《环球时报》记者曾探访阿特拉斯山区,对当地泥砖建筑的典型代表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印象深刻。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建于11世纪,在历史上是重要的贸易枢纽,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想要了解摩洛哥南部建筑的精髓,来这里探访再合适不过。

这些民居的建筑材料就是最基本的泥土、砖块和石头。没有任何建筑师的帮助,房屋主人自己动手打造自己的家。建筑的外观一般以土色为主,融入周围自然环境。屋顶的建造也是就地取材,覆以稻草、棕榈叶、泥巴等。

据说这种特色民居的建造技术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这些技术使房子能够适应严酷的山地气候条件。阿特拉斯山夏季气温居高不下,这样的民居有助于“降温”,保持室内凉爽;泥砖结构在冬天还有保温的效果,可以帮人们“存住”室内的能量。

此外,这样的建造方式也大大节省了成本。美国《国家地理》今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表示,当地人更喜欢泥砖而不是混凝土建筑,因为它们“比混凝土更凉爽,更便宜,需要的能源更少”。

“非洲好莱坞”

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大多数房屋的屋顶都是平坦的,可以用于晾晒物品,也可以作为休息区或露天用餐场所。一些民居的层数为两层或者更多,底层通常用于居住,顶层则用于储藏或派作其他用途。

在村中行走,《环球时报》记者发现这里的建筑外部一般装饰着精美的图案,多是手工制作的瓷砖或彩绘。村庄内都是狭窄的小巷,这些小路蜿蜒着将房屋“串连”,形成迷宫一般的布局。据说这样的结构有助于保护村庄免受强风以及极端天气的影响。

这样的“泥屋迷宫”以山脉和大漠的壮阔为底色,成为绝佳的影视剧拍摄场所。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行政上属于阿特拉斯山脉的瓦尔扎扎特市。除了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瓦尔扎扎特还拥有多处这样迷人的古村落,1983年,一位摩洛哥企业家看到这个地方的影视业潜力,在这里创建了一处电影拍摄基地。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都曾在这里取景,如《阿拉伯的劳伦斯》《木乃伊》《角斗士》《权力的游戏》等。随着在影视行业声名鹊起,瓦尔扎扎特也赢得了“非洲好莱坞”之名。

地震让古村摇摇欲坠

这种极具特色的建筑为当地带来大量游客和影视剧项目,提高就业,推动经济发展,是当地居民的骄傲。但这些居民在建造房屋时并未考虑抗震的事情,因为阿特拉斯山并不在地震活跃带。他们更没有想到,这种泥砖结构还给后续救援工作带来更多困难。

9月上旬,阿特拉斯山脉发生地震,马拉喀什有强烈震动,受损最严重的是城外的山麓地区以及更偏远的山村。在某些古村落中,迷宫般的小巷遭到严重破坏,古老的特色民居已化为尘埃。

英国《路透社》近日报道称,救援人员以及专家表示,该地区传统泥砖建筑的脆弱性让地震破坏更加严重,人员伤亡更多。布里斯托大学地震工程学名誉教授科林·泰勒表示,如果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时倒塌,可以留下足够的空气和空间,让被困人员生存,有人可以在震后坚持数天。“而土质材料结构不会留下太多可以让你生存的空间以及任何可以让你呼吸的气穴。你可能会被埋在地下。”

【环球时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一审:李雪

二审:吴丹

三审:张翼晶

专题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