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城古镇一景。蒲家兴摄
贵州省习水县土城古镇,位于赤水河中游,东接黔北,西连川南,是名副其实的枕水古镇。它依靠赤水河生活,也依靠赤水河发展,是旧时日里川盐入黔的主要码头,也是黔北高原上少有的低海拔河谷古镇。
一脚踏入土城古镇,这条青石板铺就的老街便用河谷地带独有的潮气向我迎来。打着褶子的木质板房一眼望不到头,一间连着一间倚靠着,似乎用手一推就会顷刻倒塌,可它却妥妥地在那儿屹立了上百年,成为旧时光里的佐证。
当地人告诉我,土城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迄今上千年。明清时期,又因川盐入黔、航运发展而鼎盛。据说,老早的时候,土城路上行人如织,南来北往的商人、帮会都在这里落足,土城因此留下了有别于他处的十八帮文化,譬如盐帮、船帮、布帮、袍哥……当年的江湖硬汉在赤水河上、土城古镇穿梭着,讲豪侠、重义气,维护着各行各业的秩序。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在当地逗留60余天,留下了大量红色遗迹: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红军医院纪念馆……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交集于此,筑成了土城的厚重底蕴。
历史的跫音已然远去,留下光阴里的土城故事,在古镇深处沉淀下来。染上几许乡愁,如同悬挂屋檐下的陈年旧物,抑或写满赠言的信笺,又或是转角处何人丢失于风中的手绢。
惬意地行走在安静的土城老街上,透过丝丝缕缕的细枝末节窥探它在沧桑岁月里留下的痕迹。老街两旁,青砖土墙、木屋黛瓦、雕花门窗。木屋线条简单素朴,青苔爬满低处的台阶,也同样蔓生在高处的屋顶上。岁月极其公平,勿论高屋低沿,皆如风之过隙、水之倒影。暖阳从头顶倾泻下来,给这个千年古镇增添了光影交错的时空感。道路两旁老树斑驳,三两个老人端坐于阶沿的竹凳上,或静静发呆,或闭目养神。忽然想起曾经读到过的一段话:“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是的,这样的一坐,任凭绿叶生长,这人间还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呢?
微风徐徐,古镇两旁的布幌与红灯笼轻轻摇动。“快看,古镇苕汤圆!”来之前做过功课,知道土城有特色美食苕汤圆、春卷、苕丝糖……抬眼望去,一个不起眼的路边铺子,摊位上摆满了当地特产,无门头无装饰,静默地伫立在一排旧木屋中间。戴着袖套围着围裙的老板坐在店门前的竹凳上,趁无人的间隙忙着包汤圆。她面前的餐盘上,摆满了一个个杏色的、刚刚从她手里跳脱出来的苕汤圆。在她身旁,一口大锅在炉火上冒着热气,给这宁静的老街平添了几分烟火气。
铺子里的桌凳也是跟老街木屋一样的颜色,深褐、厚重,有年代感。我们在长凳上坐下,把苕汤圆、春卷等当地美食都点了两份。老板绕着炉火忙活起来,小麦色的面庞溢出笑容。刚出锅的苕汤圆包裹着油润咸香的豆干肉馅,配上清爽的春卷,淋上两勺折耳根辣椒水,在这古镇陋巷,就是尘世间最让人难忘的烟火味,是日色与车马邮件都慢的从前的味道。
暖黄的灯笼悄然亮起,夜风轻拂,古镇微醺。缱绻环顾,土城从岁月深处归来,又向岁月深处走去。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8月04日 第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