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秋色如画。韩加君摄(人民图片)
横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两省区的大兴安岭,是一片神奇大地。无论辖区面积、植被林草,抑或是人文历史、自然生态,以及“兴国安邦”(老舍当年著文对“兴安”二字的解读)、戍边守疆方面,它都具有重要的分量。
一
坐落在大兴安岭北段西坡的根河,是一个有着多样性物种的生态王国。密林深处,掩映着一条蜿蜒的河流,树木森森,绿草茵茵,小雨淅沥,河水氤氲,绿色、林莽,点缀了根河的夏日风景。
根河是大兴安岭额尔古纳河的一条主要支流,全长420多公里,蒙古语为清澈透明的河流。早先是一条河的名字,悠悠千年,滋润了东北广袤的森林,养育了生活在这里的蒙古、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上世纪50年代成为一个林区名字,而现在是一个新型城市名字。城市,河流,林区,“三合一”的名头,特别的地理位置,根河的名气渐渐远扬。
根河像一个热情向导,引领我们穿行在林区国家级湿地公园。森林湿地,别有风采,它“地大物博”,藏珠纳玉。沿一条风景栈道前行,茂密的松树群落、妖娆的白桦林是这里的主角。原始森林才可见的高大松树群,密密匝匝,直插云天。樟子松伟岸坚实,红皮光滑;颀长挺拔的落叶松霜皮溜雨;偶或一片亭亭白桦树,树干纹路如凤眼传神。松树笔直,高达二三十米,树龄约百年上下,随手一指多是七八十年老者,即使被雷电击中成为焦木,依然昂首风雨而不朽,这里就是被称为樟子松的故乡,也有地球上只在高纬度、环北极带才存在的寒温带针叶林,即著名的“泰加林”。
风中松香袭人,树木参差,花草盈道,景随物变,行走在长长木栈道,并不觉累。路边隔百十米,竖有湿地动植物名录牌,图文已斑驳,那些从没听说过寒冷林带的植物名录,如长尾婆婆纳、老鹳草、绣线菊等吸引我不时地翻拍。步步登高,绿植簇拥的根河一直在我们脚下,不同的水域变换为不同的形状,守护着宽广的大兴安岭大森林。栈道高坡处,可观根河的经典风景:河湾逶迤,草木簇拥,流水赋形,秀成中国书法草书的冷字形状,根河的冷极称谓在此天成,象形图式惟妙惟肖。
二
秋天的森林,时有小雨冷风。栈道前面是一片较开阔的场地,一株倒下的大树横卧在绿树丛中,周边是开阔的草地,树干上系有褪色的蓝布条,与近挨的说明牌形成呼应,这是当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的“最后一棵纪念树”。风雨八年,这株落叶松树干如铁,从树桩年轮看属中生代,在高大的树丛中不算粗壮,然而,作为当年履行生态保护的承诺——停止采伐天然林,它的倒下,是一种无言的“壮举”,不远处立有一块宽大木牌,像翻开的日历牌形状,在莽莽林海中,黑底红字,分外醒目:2015年3月31日,一个不平凡的日子。
八年前早春三月,林区天气阴冷,时有雨雪,3月最后一天,在根河森工公司乌力库玛林场517工队,举行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仪式。那只特有的伐木工具——弯把锯,十分醒目,那是三代林业人的“老友”。就在伐倒最后一棵落叶松后,这只传承了几十年林业人精神的老伙计,从伐木人手中被庄重地交给了林场领导。弯把锯与铁锤是林区最有代表性、与林业人最有感情的“两件套”,在停伐纪念牌上,它们交叉叠合,成为一座时间数字与实物工具的造型,也是一个历史的纪念。
三
停伐天然林后,林业人放下弯把锯,扛上养护森林、生态环保的重任,也要寻找新生路。乌力库玛林场的517工队,当年木材生产的先进班组,停伐仪式上的承诺言犹在耳,“林区不砍树,照样能致富”,从“木材生产到生态保护,保生态 、保民生、保发展”。他们想到,大兴安岭有用之不竭的资源,于是工队数十人集资,以股份制方式经营,对以前的生活区、宿舍、食堂进行升级改造,利用林区的自然资源,打造森林文化体验场。掩映在林木花草中的一众平房,被因地制宜地进行了改造:屋前草地上,用枯树枝干雕塑成各类抽象的造型,有的像动物,有的像盆景,注重原生态、生活化,很接地气;散发出原木清香的房间,长长的条桌,留着当年工棚食堂的痕迹。集餐饮、住宿、度假、旅游于一体的新型“森林文化体验场地”,在静谧大森林中平添了一处热闹景观。
正是蓝莓成熟时,主人端来两种大小不一的果子,晶莹挂霜,如小小宝石,野生的娇小回甜,种植的圆润硬实。主人说,林场应季水果多,停伐天然林后发展林下经济,有更多时间安排生活,大森林天然物种让林区人的现代生活有了别样味道。
一个偌大的温度计造型竖立在根河街头,让传说中的冷极之地有了直观形象,电子数据标注的是零下58摄氏度天气,时间定格在2009年12月31日,地点是金河镇内阿龙山的奥克里堆峰。这个经有关专门机构认可的“中国最冷的地方”,宣示了大兴安岭、根河是“中国冷极地”。
中国冷极根河,因超常天气成为一大特色,而大兴安岭“森工人”的奉献以及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华,让一个寒冷之地成为一个有温度、见情怀的地方。
王必胜《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1月20日 第 12 版)
一审:李雪
二审:吴丹
三审:张翼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