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到绥阳拍摄《我们为什么留在中国》纪录片

时间:2025-07-07 11:19 作者:天眼新闻

“这里的洞穴奇观,可以让所有来到这里的人着迷,因为会不断遇见更特别的东西。”声音的出处,是此次人民日报来绥拍摄《我们为什么留在中国》纪录片的主角—让·波塔西,双河洞景区何教洞内,他正将双河洞的魅力与记者们娓娓道来。

1986年,受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邀请,法国洞穴探险家、法国洞穴联盟副主席、法国洞穴联盟驻中国代表让·波塔西来到中国贵州,和中外洞穴探险家一起探秘这座大自然以数亿年之力打造的“地下王国”。

今年是让·波塔西双河洞探洞之旅的第24年,如今他在双河洞已和中外洞穴专家开展了20多次联合科考,180公里、280公里、409公里、437.1公里……在纵深近千米的地层内,让·波塔西无数次往返,一次次地将双河洞的长度向前推进。

采访中记者一个个问题接连抛出,他的回答总是让人惊呼,或是他语气中的坚定让人动容,或是那穿梭在溶洞中的矫捷背影让人敬佩,又或是他打心底热爱的探险事业此刻正在眼前让他充满动力,不管怎样,我想,热爱和纯粹就是此次采访的答案。

一个沾满泥土的探洞包、一块补充体力的巧克力、头顶指引方向的探明灯,没有手机,没有迟疑。两天的时间里,人民日报记者们跟随着让·波塔西的脚步,走进他的日常生活,走进他的装备屋,走过他曾经探索过的溶洞,走进他的热爱里,认真去读懂这个年过六旬却依旧一往无前的探洞家。

采访到最后,大家都明白,洞穴探险是让·波塔西人生占比最高的部分,这么多年,让·波塔西仍保持着孩子般无穷的好奇和雀跃,一次又一次向地心出发,将一座座“沉睡”亿万年的洞穴“唤醒”。

39年,走过上千个洞穴,让·波塔西仍对绥阳这片神秘的土地充满好奇。正如他所说,与中国的结缘,就是一次最美的遇见。

一审:袁佳利

二审:鲍港

三审:张翼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