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为何选择落地中国贵州

时间:2018-05-25 19:28 作者: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2017年8月15日上午,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成立揭牌仪式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举行。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际旅游组织,也是我国第一个总部设在北京以外的国际旅游组织。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怎么选择了贵州?

  推动山地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英文为International Mountain Tourism Alliance(IMTA),是国际性、非营利性民间社团,由世界主要山地国家和地区的民间旅游机构、团体、企业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国际组织。联盟总部和秘书处设在中国贵州省贵阳市,在北京设立办事处。联盟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国民政部、国家旅游局。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的宗旨是:保护山地资源、传承山地文明、发展山地经济、造福山地民众,致力于山地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促进旅游业的国际交往和业务合作,总结推广发展山地旅游的成功经验,促进山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繁荣,推动山地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将致力于“三个平台”建设,搭建会员之间对话、交流与合作平台,研究、制定、发布和推广与山地旅游相关的国际标准,研究预测世界山地旅游业的发展动向和评价体系,促进旅游资源、资本、人才等要素自由、合理流动,推广山地资源旅游化管理经验,研究山地旅游服务建设标准体系,开展山地旅游资源评估、市场调查、景气指数预测,发布世界山地旅游业发展年度报告等综合或专项旅游指标信息,开发特色山地旅游产品,开展市场推广,为会员和经营主体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

 天生丽质的贵州 舍我其谁的机会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选择落地在中国贵州,这是对贵州旅游的肯定,更是贵州发展山地旅游的重大机遇。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山地旅游占据世界旅游市场20%左右的份额,在全球旅游发展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发展山地旅游,贵州恰恰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山地丘陵占贵州省国土面积的95%,喀斯特地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9%。

  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贵州省广泛分布的地貌奇观,有瀑布、溶洞、峡谷、湖泊、森林、花海、温泉等,还有49个少数民族在贵州聚居,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15.6摄氏度,使得贵州成为理想的山地旅游的宝地。

  数百年前,大旅行家徐霞客走进万峰林,见惯了美景的他也不禁为之震撼并发出“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的感叹。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曾经被另一位历史人物刘伯温所称道的地方,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禀赋,数百年后的今天,贵州俨然具备了成为世界级最佳山地旅游目的地的可能性。

  贵州拥有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红枫湖、 舞阳河、兴义马岭河峡谷、荔波樟江、赤水等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 溪、百里杜鹃等省级风景名胜区;铜仁梵净山动植物、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赤水原生林和草海鸟类栖息衍生地和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遵义会议会址、从江增冲鼓楼、盘县大洞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被誉为“山地公园省”,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的丰富旅游资源。

 天生丽质难自弃,国际山地旅游联盟落地贵州,丰富的山旅资源就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 贵州准备好了

 有了丰富的资源,还得加以挖掘,物尽其用方能彰显价值。

 17万平方公里的贵州,有着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然而,因为万水千山阻隔和信息闭塞,这些独具魅力的山地风光,却只能“锁在深闺人不识”。

 贵州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自身的山地旅游资源禀赋,走“大旅游”这条绿色发展之路。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打破肠梗阻。

 为此,贵州大力发展“大交通”和“大数据”,力图打通地理位置和信息的双重闭塞,让山地旅游资源走出深闺,走向世界。

 如今,随着立体化、全域化交通体系形成,特别是高铁开通,实现县县通高速,贵州真正进入“高速时代”。“高速铁路旅游”“高速公路旅游”效应凸显。

 同时,大数据也嵌入了山地旅游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国际山地旅游联盟落地的黔西南州最为明显。除了天气、门票、交通、饮食等常规信息外,黔西南州还率先推出大数据山地旅游警务。

 黔西南在州、县、景区、村设置支队、大队、中队、警务室四级旅游警察机构,景区景点视频监控资源、卡口数据、游客身份信息、车辆信息等全部汇聚到大数据旅游警务中心,通过智能分析研判,实现对全州主要景区的各种风险隐患的预知、预测、预警、预防,确保安全。

 据了解,旅游警务启动以来,黔西南全州各景区无案件、无事故、无执法涉警投诉,万峰林被评为2016年国庆黄金周全国“旅游安全保障最佳景区”。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称赞“黔西南州山地旅游警务搞得好,我要向全国宣传推广”。

 借山地旅游大会的东风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贵州的发展,终归要落脚到山地旅游上,这一场东风,便是山旅大会。

 2015年10月10日,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黔西南州召开,贵州省掷地有声地提出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向——山地旅游。会上发布了《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贵州宣言》,推动中国乃至世界山地旅游大步向前。

 为承办本次大会,黔西南共实施建设项目108个,投入资金共75亿元,景区基础设施全部按照国际标准改造,使景区软硬件设施更加完善。仅万峰林全部项目改造完成之后,景区的接待能力从原来最高接待游客量每天4000人左右,可提升到两万人左右,游览质量、游览舒适度都将大幅提升。

 2016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暨户外运动大会的筹办,又将黔西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一大步。

 全州重点建设项目共28个大项91个子项,总投资148亿元。作为山地旅游精品线路,万峰林、马岭河峡谷、万峰湖、二十四道拐等景区的升级改造项目均被纳入重点督查项目。

 如今,第三届山旅大会又在贵州举办,必将推动贵州的山地旅游完成进一步的升级。连续几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的成功举办,让贵州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不断提速,成了中国乃至世界山地旅游的代言人。去年1月7日,贵州上榜《纽约时报》“2016年全球52个最值得到访旅游目的地”名单。处于地理位置边缘的贵州,近年逐渐进入国际国内视野,当地的绿水青山正加速变成金山银山。

 苦心人,天不负,如今山地旅游已释放出“洪荒之力”。近5年,贵州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近25%。2016年,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全省旅游总人数5.3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1.2%;实现旅游总收入5028亿元,增长43.1%。

 山地旅游上的先天优势加上后天努力,这样的贵州,不正是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的最佳选项吗?


专题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