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日落时分的珠穆朗玛峰。本报记者 徐驭尧摄
图②:游客在“珠峰小镇”参加文旅活动。资料图片
图③:“珠峰小镇”全景。本报记者 徐驭尧摄
临近日落,加乌拉山口观景台挤满了游客,他们拿出相机、手机,一排“长枪短炮”对准远处,希望捕捉日落瞬间的壮丽景观。向远处眺望,雪山皑皑绵延,最高的一座被染得泛出金色,这正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日县珠峰自然保护区,站上这座海拔近5000米的加乌拉山口观景台,能同时远眺五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成为很多游客必到的“打卡地”。
今年以来,日喀则旅游热度持续升温。高海拔没有阻碍人们打卡世界最高峰的热情,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汇聚于此,为了一睹西藏山川的壮丽容颜。
“小众玩法”受欢迎
作为旅游车司机,扎西跑珠峰线路已经七八年了。最早,他是一名旅游大巴车司机,后来随着游客数量持续攀升,他自己承包了一台越野车。今年4月以来,一波又一波的客人让他感受到了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他正摩拳擦掌,准备趁着这个机会大干一番。
“现在的获客方式跟以前不一样了。”扎西说,他注册了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一些需要包车才能到达的“打卡地”。经过几年的运营,他的账号有了不少粉丝,客源稳定。
云旦在珠峰脚下经营民宿已经有六七年了,今年他经营的民宿等旅游设施,年收入预计可以达到200万元以上,绝大多数顾客是通过网络平台预订入住的。平台数据显示,今年7月、8月,日喀则各类旅游产品网络预订人次相比2019年增加约219%,消费金额增长约325%,网络渠道正逐渐成为日喀则旅游销售的主要途径。
云旦对游客的变化感受很深:“现在来旅游的年轻人比例越来越高了,他们更想去一些别人不太去的地方,更希望解锁‘小众玩法’。”
近年来,不少珠峰“小众玩法”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榜。“游客年轻人比例增加,网络推广力度加大,让景区在网上的扩散效应不断放大。”携程集团相关负责人邓琦分析,“年轻人自主发现和解锁的‘打卡点’,进一步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前来,让越来越多景点成为知名地标。”
持续改善基础设施
交通和住宿,一直是日喀则乃至西藏旅游发展的痛点。上海援藏干部,定日县委常委、副县长朱冬锋对此颇有感受,在和游客多次交流中,他发现这两点是游客最经常指出的问题。
改变在逐步进行。定日县扎西宗乡近期投入使用了一座“珠峰小镇”:街道整洁干净,一栋栋藏式小楼鳞次栉比,小楼内部装饰现代时尚。小镇距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仅有几十公里。每到登山旺季,这里总是挤满游客。
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老旧的乡村民居,外地游客来此,常常抱怨落后的招待环境。如今,扎西宗乡已经建成包含民宿旅馆、高端酒店等设施的多层次旅游服务体系。一些游客入住后表示:“没想到珠峰脚下,还有这样的旅游体验!”
小镇几十公里外,日喀则定日机场也有了稳定的航班。今年,位于珠峰脚下的日喀则定日机场迎来了第一架旅游包机。游客可以不再舟车劳顿,直达日喀则最核心景区——珠穆朗玛峰。“目前只是开始,客流量在逐步提升,直达核心景区的航班对于游客来说是有吸引力的。”朱冬锋说。
陆路交通也在逐渐改善。邓琦介绍,目前在珠峰环线已经形成了一批高端定制的旅游产品。除了常规旅游大巴、越野车等交通手段,车上安排弥散式供氧和飞机商务舱座椅的高端旅游车辆也在日喀则珠峰环线中投入使用。“西藏旅游的一大特点是交通距离特别长,这些高端旅游车辆的使用,将大大提升游客的舒适度。”邓琦说。
朱冬锋表示:“目前我们正在同景区、居民对接,争取对珠峰景区内的一批村庄和旅游景点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除了硬件改善,旅游产品也在不断优化。日喀则市旅游发展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次仁占堆介绍,日喀则围绕G318和G219主线上的旅游资源,打造了“最美国道线路”“国之大道边境之旅”“如愿以偿的旅行”以及环珠峰、环希夏邦马峰徒步旅游的沿途资源和新玩法。
9月9日,一架援藏旅游包机降落在日喀则,这架包机上乘坐了100多名来自上海的摄影师,他们是上海市艺术摄影协会的成员。在日喀则稍作休息,他们次日就奔向了此行的目的地——珠峰景区。“这是我们今年第三架旅游包机。通过协会报名和市场化组团相结合的方式,让上海一流的摄影师走进日喀则,不仅是实实在在的‘客源援藏’,更是希望借他们拍摄的大片美图,进一步提高日喀则旅游的知名度。”上海援藏干部、日喀则市旅游发展局副局长葛永铭说。
日喀则还在上海市、广东省等地推出旅游推广活动。“我们走进沿海发达地区举办推荐活动,打造诸如‘珠峰婚礼’等更多优质而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力争在传统风光旅游之外做出增量,吸引更多人来到日喀则。”葛永铭说。
坚守生态底线
“改善基础设施,需要更大的战略定力。目前我们的改造计划都是依托于原有的生活聚落展开,通过腾笼换鸟等方式最大程度释放承载力,不能给环境增添负担。”朱冬锋说。
为了切实保障珠峰环境,定日县正在推动珠峰脚下的扎西宗乡打造“无废小镇”,采取各种垃圾处理手段,不断提升可循环用品在生活中的占比。
“这需要我们有更大的战略定力。目前许多商家都希望在珠峰区域开展各类活动,但我们坚守生态底线,对于那些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活动,哪怕能带来经济回报,我们也坚决拒之门外。”朱冬锋说。
对日喀则市珠峰边境派出所的民警王普来说,珠穆朗玛峰是14年都看不厌的风景。这里是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派出所在这里有一间集装箱搭建的警务室。王普倒了一杯温水,看了一眼窗外,一辆大巴缓缓驶来,顾不上喝几口,就立马出门巡逻。
参观珠穆朗玛峰,游客必须在珠峰脚下扎西宗乡换乘环保大巴,然后才能抵达此处。看着远处壮观的珠峰,大家拿出手机、相机与这座皑皑雪山合影留念。
总有游客想着再向前走两步,能距离雪山更近一些。“各位游客注意了,咱们在这里游览,切记不要随便靠近前方的冰川区域!”看着远处跃跃欲试想向前继续探索的游客,王普立马劝导。有时候,山下的风太大,声音传不出多远,他和同事们只能三步并做两步,快跑到游客面前,制止他们向前进。
这样的引导在珠峰保护区无处不在。在景区大巴的换乘点,喇叭大声播放着禁止前往冰川核心区的广播;在环保大巴上,藏汉双语的标语也在不断提醒游客;在大本营所在地,工作人员实时巡逻。
2018年前,珠峰保护区将游客能抵达的位置向海拔更低处移动,这意味着游客不能涉足的区域进一步扩大了——自那之后,游客只能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远观雄伟壮观的珠穆朗玛峰。
“刚开始,部分游客偷偷跑进核心区,有的人被困在冰川里,需要救援。经过这两年不断劝导,大家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现在违规进入珠峰核心区的情况已基本杜绝。”王普说。
最大程度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珠峰生态不断向好。有关部门通过对珠峰雪样的分析发现,固态污染物对珠峰环境影响较小;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珠峰地区及青藏高原的冰川退缩相对较慢;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旗舰物种雪豹数量增多。
“聚焦日喀则独特的自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禀赋,我们坚持文旅先导、产业先行,牢牢抓住以珠峰为代表的日喀则特有的世界级旅游资源IP,精心谋划、全力打造‘环珠峰生态文化旅游圈’,以文旅产业为龙头,带动高原农牧业、民族手工业等产业共同发展。”上海援藏干部,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彭一浩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护好、利用好珠峰生态环境,我们持续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广泛吸引各方游客并激发文旅消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倾情助力推进乡村振兴,不断优化环珠峰生态文化旅游圈。”
本报记者 申 琳 徐驭尧《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9月28日 第 10 版)
一审:李雪
二审:吴丹
三审:张翼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