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常态化,景区还需做什么?

时间:2021-08-09 15:51 作者:殷杰-中国旅游报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召开全国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部署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工作。会议指出,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强化大局意识、全局观念,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紧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把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放到全国疫情防控的大局高度来推动。

景区是接待游客的重要场所,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各景区应更加注重游客风险防范,保障游客安全,尤其是加强游客聚集性风险的防控,建议各景区做好风险防范与安全管控的“八全”工作:

一是全面安全防护。做好景区全面安全防护工作,开园前、闭园后做好景区全面消毒,做好景区内各类场所的每日通风消毒工作,如景区游客中心、商铺、厕所等场所,尤其是对电梯、门把手、缆车轿厢、手扶梯、厕所等景区重点部位进行消毒;根据岗位的具体情况为在岗工作人员提供合适的安全防护与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在岗员工必须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景区全部工作人员的健康档案管理,落实员工近期流动情况,外地返岗员工居家观察14天无异样后方可返岗,员工上岗、离岗前均测量体温,全部工作人员定期参加防疫消杀培训与客流安全管理培训。

二是全员风险监管。建立景区“一岗双责”制,景区所有岗位均需肩负景区安全员职责,全员投入景区风险监管与客流引导,尤其是做好景区保洁人员的安全培训,强化其安全职能,在其保洁景区的同时监管、动态巡查景区风险;开园前,通过“员工巡查+主管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景区风险全方位巡查;开园后,对景区重点区域、关键路段、关键节点进行风险动态监管;建立景区风险隐患档案,定期评估风险隐患状态,将风险隐患落实到人,责任到岗,对特定的风险采取专人专管、特事特管;落实第三方暗访与评估景区风险,全面识别景区风险隐患,强化风险治理。

三是全时客流管理。景区营运前,做好客流预测与客流预警,提前制定游客安全、有序的入园方案,并对方案提前进行演练。景区营运中,根据接待游客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与更新游客安全管理方案;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所有景区应调整游线设计,最好设置单向循环游线,并做好标识指引与人员指引,尽量避免客流双向流动量过大;做好景区客流实时监控,注意利用播音系统、疏流、截流等多元方式,引导客流,实现错峰游览,避免出现游客过度聚集;根据景区实际情况,划定景区重要区域、关键节点与关键路段,并实行工作人员值守制度,通过监控导流、人员分流等手段实现景区全时客流疏导。

四是全网信息管理。景区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动态更新景区防疫、风险防范、隐患排查等工作情况,为营造游客良好的安全游览氛围提供全面信息;利用全网多渠道平台发布景区客流动向、客流预警信息,避免在景区内部形成游客聚集,降低景区游客聚集性风险;借助百度指数、搜索引擎、OTA平台预订情况等做好景区客流预测,并根据预测情况提前部署景区风险防范与安全管控工作;实时关注有关景区的网络评论,及时发布官方信息,做好舆情管理。

五是全域技术覆盖。建议有条件的景区做到全区播音系统、监控系统全覆盖;无条件的景区也需要抓紧在关键节点、关键路段与重要区域落实播音系统、监控系统覆盖。监控、播音系统需要注意安装角度、高度、精度与效度,力求监控、播音效果最佳。所有监控、播音设备均需定期派专人维护、保养与更新;在景区关键节点、关键路段与关键区域设置集视频对讲等功能于一体的“一键报警”装置,为游客提供第一时间呼救装置。所有装置均需定期派专人维护、保养与更新;针对游客聚集性风险,有条件的景区可以引入人群伤害监测系统、人群异常行为监测系统等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加强景区高聚集游客群风险管理;建议各景区应尽快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化需求,建立“智慧安全”“数字安全”保障体系及“景区安全全系化建设”体系。

六是全速游客入园。建立门票预约、在线实名购买制,实施快速扫码入园,景区安排专人进行客流数据分析与管理登记,做到客流有效管理;景区入口设置红外热成像自动测温通道,游客间隔有序入园,并实时测算入园、出园人数;预留游客应急出入口,实现游客快速出入;测算景区最大容量,尤其是疫情影响下的景区最大容量,严格控制入园人数与在园人数。

七是全力应急响应。强化景区应急能力建设,制定包含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以及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在内的基本应急预案和针对主要事故类型的应急预案,形成预案体系;落实重要区域、关键路段、关键节点的专项应急预案建设。定期做好应急预案演练,全面提升全体工作人员应急能力。各项应急预案需要不定期动态更新;设置多条应急救援通道,方便游客快速疏散与伤亡人员、病患者快速转运;建立应急响应合作机制,与当地公安、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保险、医院等共建景区安全治理机制。

八是全园安全服务。根据不同景区类型,结合景区地形地貌特征,设置个性化、差异化的“无人安全驿站”,配备各类应急救援设施(如应急医用设备、救生设备、灭火设备等),为游客提供精准、无接触、智慧化的安全服务;尽量在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重要游览区域、重要路段节点设置温度自测仪器、除颤仪、急救包等风险防范与安全自救服务设施设备;落实疫情防护物资与应急救援物资,有条件的景区应综合考虑选址问题,建设应急物资仓库,并配备适合景区类型的应急物资。

专题活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