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火山地貌与冰川遗迹共生同存
空中花园与莽莽丛林刚柔相济
灵修与雄奇、蛮荒与恬适
巍峨与绮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2020年,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为了加快文旅产业复苏的步伐,助力提振文旅业界的发展信心,设立“IMTA山地旅游奖”。吉林省长白山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申报的长白山景区入围了2020“IMTA山地旅游奖”最佳山地旅游目的地奖。
在中国,冰雪旅游迎来热潮
2021年1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1)》,报告中谈到,目前,冰雪旅游振兴的信心已经恢复,玩冰雪成为冬季老百姓的时尚新民俗。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冰雪旅游需求结构更倾向于周边游、家庭游、自驾游和定制旅游,我国冰雪旅游规模有望继续超过2亿人次,冰雪旅游红利将惠及更多中老年人、青少年、低收入群体等。
与此同时,冰雪旅游持续成为投资热点,2020年吸收重资产项目投资额约3000亿元,保持住了稳定增长的趋势,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并未打断冰雪旅游重资产项目投资的总体进程。
大政策背景下,冰雪旅游政策的集成创新时代来了,冰雪旅游正从体制完善走向机制构建。国家层面出台的涉及冰雪旅游的政策有超过14项,内容涉及到冰雪消费、国民健康、冰雪运动、冰雪器材装备、群众体育、场地设施、青少年冰雪参与、旅游等,河北、黑龙江、吉林、北京等重点省市出台了22项涉及冰雪旅游的产业政策。
同年2月,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迎来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旨在加大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冰雪旅游消费需求,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计划中指出,到2023年,推动冰雪旅游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较为均衡的产业结构,助力2022北京冬奥会和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当前,冰雪旅游已成为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示范产业。
“粉雪王国”长白山的发展之路
“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长白山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东南部,资源丰富,景色秀美。这是一座休眠中的活火山,千万年来的火山活动,塑造了长白山乃至天池的全部风情,天池像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雄伟的长白山群峰之中。这里是粉雪天堂,雪质松散,呈絮状,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北美的落基山脉并称世界三大粉雪基地。
长白山因雪施策,做大做强雪文章,以“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为核心的“3+X”冰雪全产业链日渐清晰,三箭齐发,互融共进,推进长白山不断向“粉雪王国”迈进。
近年来,长白山积极探索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产业多元发展,“旅游+”亮点纷呈,长白山锁定“22度夏日凉爽相约”、“12度粉雪温暖相约”的主题,依托特色资源,持续做大做强“山地避暑旅游”和“寒地冰雪旅游”两大品牌,让旅游从“到此一游”式的“快餐打卡”,转变为一次深度的文化体验、消费体验,实现由“匆匆来”到“慢慢行”,从“走马观花”到“康养度假”转变。
通过积极承办历届长白山国际雪文化旅游节、长白山国际旅游节系列活动,开展全国雪地摩托越野赛、全国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长白山极限滑雪挑战赛、长白山公路自行车赛、长白山汽车拉力赛、高山花园赏花大会等数十个活动和赛事,不断提升长白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2020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年会上,吉林长白山管委会旅游文体局局长耿德勇做客2020“世界名山对话”环节,与大家“展望疫后世界名山可持续旅游之路”。
此外,依托长白山丰富博大的自然资源和神圣厚重的人文底蕴,依靠“景区精品化、人员专业化、服务人性化”的经营理念,长白山景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原始生态植被逐步恢复,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智慧景区建设全面启动,景区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成立以来,长白山景区聚焦旅游主业目标,建景区、配队伍、立标准,先后投资近20亿元对长白山景区内外基础设施、旅游功能服务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投入2亿余元对长白山松花江大峡谷内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修建国家A级标准生态环保厕所16座;建设长白山智慧化管理平台,启动景区分时预约购票入区机制,全面推进景区标准化、智慧化、国际化建设。
长白山人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广大旅游者的认可和业内认同。年接待游客人数从2005年的55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251.06万人,2019年接待了来自46个国家25万人次的入境游客(不包括港澳台),占全年旅游人数的10%,国际知名度显著提高。长白山景区2007年入选首批国家5A级景区,2011年成为全国旅游标准化建设试点单位、2012年,荣获“国家火山地质公园”、2018年荣获“全球华人十佳摄影目的地”、2019年被评为全国最佳冰雪休闲目的地之一、中国航空目的地十佳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