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超:山岳景区开发特点分析及徒步运动产品重点探索

时间:2022-01-29 10:00 作者:卫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传统的观光旅游已难以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为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从国家文化旅游部到省级文化旅游厅,再到市级文旅体局,都在大力提倡加快景区拓展提质升级,丰富旅游产品、业态,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但在景区提质扩容的过程中,传统型山岳景区往往面临诸多开发难点,传统的景区开发方式在日趋严格的自然空间环境管控要求下,推进景区改造进展缓慢,也会限制山岳型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一、传统山岳型景区开发特点及对策

1、传统山岳型景区开发方式的特点

一是土地成本高,用以建设游览服务设施的土地成本日趋增加;二是人员管理规模大,具体包括景区的经营管理和环境管理,均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三是建设投入大,传统山岳景区的运转基于大人流、高周转的传统发展模式,该模式下,对于酒店、游步道、机动化交通(索道、机动化游步道、车辆)、人工景点打造等方面均有较大的资金投入需求;四是建设项目的审批难度加大,基于高质量自然空间下的日趋严格的环境管控,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及部分景区国家公园进程的推进,项目的审批限制条件日趋增加,且存在更多不确定因素;五是经营性资产无法资产化,风景区内土地无法招拍挂,无法形成资产;六是景区内外利益分配矛盾,主要体现为景区外围项目用地可资产化,但与景区内经营管理者非同一主体。

2、开发难点的破题思路

基于上述开发难点问题,结合个人理解和工作实践经验,这里尝试给出相应的思考:

对于土地成本高的难点,不一定都需要国有征收,可以考虑集体土地租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在管理这块,需要对特许经营主体和管理主体的管理职责做细化拆分,经营主体以资源有偿使用的形式开展经营活动,项目使用土地不改变所有权;经营主体满足相应的管理主体的管控要求,有条件进入。这样做一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管理人员投入,二是基于精细化管理可以开展更多生态项目增加收益。管理主体落实环境生态管理,经营主体落实经营管理,实现有序管理、有序发展。

对于项目投入大和审批难度加大的问题,可以尝试用“轻建设、重运营”的生态型开发思路打造旅游产品,项目与自然生态高度结合,不进行大规模建设,节约资金投入,仅开展对生态干扰较小的建设及活动,可控可恢复;同时需要强化旅游监管及行为管控,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强化安全救援保障,对接高质量客群,以高服务质量和活动组织,提高客单价,改变传统景区“规模化”的玩法。重点探索生态教育、自然体验、生态旅游等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的生态产品体系,即符合自然保护地、生态红线内开展有限游览活动的管理要求和政策趋势,也能有效减少一次性的建设资金投入,优化资金流。

对于经营性资产无法资产化及景区内外利益分配矛盾问题,需要兼顾不同发展主体、不同管理要求及产品的差异化组合这三方面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在景区的周边布点,在风景区边界做文章。早期景区规划、开发协议范围要适度外延,与周边区域进行整体开发的利益捆绑,构建智慧旅游平台、打破管辖边界,基于数字整合营销有效运营私域流量,探索利益分配结算机制。

3、传统山岳型景区开发问题的应对路径

运用上述破题思路,在应对传统山岳型景区开发的问题上,可以分景区内、外进行探讨。

景区内可分为存量景区和新景区两种情况:存量景区方面,包括了已开发区域和未开发区域,对于已开发区域的提升,可以从优化客源结构(提供差异化产品、OTA渠道下沉、自有渠道强化)和提升服务品质(酒店品质优化、数字系统优化、可持续建筑完善,形成人均客单价提升和复购率增加的高质量发展趋势)方面着手;对于未开发区域,在基于传统光观景区打造思路的基础上,在一些生态管理严格、审批难度大的区域可考虑生态型开发方式的引入,在减少对自然干预的同时,形成与观光景区产品的差异化,丰富产品体系与客源结构。新景区方面,可在早期开发阶段,统筹考虑传统观光区域与生态旅游开发区域的结合。

黄山 摄影/杜明辉

景区外涉及到周边区域的整体开发,可将规模性资产项目布局在外围。在布局上注重与主要交通要素的衔接,基于交通快慢线的组合实现多点化、网络化的产品布局体系;在产品的内容上要注意景区内外的差异化组合,通过文化赋能的方式强化空间序列的连续性、叙事线路的主体性,通过科技赋能的方式优化提升开发、管理、消费各环节,通过运动赋能的方式强化游览体验感、参与互动感。

徒步旅游是代表了景区生态型开发方式的一种产品形式,也是体现景区运动赋能的重要载体,这里结合调研情况,做重点阐述。

 

二、徒步运动产品的重点探索

1、徒步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山地旅游游客总人数已达12.2亿,全球山地旅游总收入达到1.36万亿美元。山地旅游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旅游产业的增长速度。山地旅游将成为全球旅游业复苏的重要动力引擎。根据欧盟的统计数据,目前全世界经常进行徒步活动的人群约为1.2亿,其中有兴趣出境徒步旅游的群体占总人数的90%以上,欧美国家的家庭每年把徒步活动作为度假旅游内容的比例非常高。

疫情时代市场需要新业态产品,游客需要更健康的度假方式,同时中高端消费群体回归国内市场。徒步是一项健康的运动,不论是对于身体的健康还是精神层面的健康。通过徒步可以探索、亲近大自然与各种文化遗产,更可以从中获得知识,了解当地文化,从而学会尊重与保护自然与文化。

随着旅行的社交属性和自我发展属性不断加强,客群对于所谓“小众资源”的发掘、认可和消费将层出不穷,越是“小众”就越具“个性”,越利于实现客群忠诚度和超额经济绩效,而徒步也日渐成为该客群彰显自身个性,挑战自我的旅游活动选择,个性化、细分化供给模式将成为主流。

2、徒步项目的价值和作用

对于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价值方面,一是打造作为“走下山、走出去”战略周边资源串接的主要手段及创新山岳景区体验方式的特色产品;二是创新山岳型景区开发模式,顺应生态红线管控要求;三是丰富拓展公司经营产品业态种类,拓展新市场、新客群;四是与乡村旅游紧密衔接,与微旅游系列项目相得益彰;五是衔接皖南绿道体系、黄山市风景道体系,串接各类资源,形成网络化旅游产品;六是建立向导体系,引领国内向导标准的建设。七是通过中法合作打造国际标准的徒步线路产品,可提升国际影响力,成为黄山品牌国际化的突破口。

对于社会的价值方面,一是通过向导培训引导地方民众参与到徒步旅游行业中来,带动地方就业;二是助推地方集体经济振兴发展,推进徒步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林业、湖泊等特色产业资源融合发展,引领共同富裕;三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环保宣教活动,宣传徒步的生态环保理念,促进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

随着经济已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的发展转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是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作为一种生态型的山岳景区开发方式,徒步道强调环境的原真性,徒步活动通常在非硬化的原生态路面上开展。徒步道的选线也非常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且建设内容很少。相较于修建游步道、索道等景区传统开发模式,徒步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小。由于徒步产品的线路分布在目的地境内数十甚至上百公里区域范围内,即使大批量游客到达,也可分散游览。徒步益于身心健康,通过徒步可以亲近大自然、探索文化遗产、了解当地文化。徒步旅游产品可以充分发挥自然、山水、人文等优势,使原生态资源与旅游经济发展形成有效互动,解决资源、产品、产业、品牌、市场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作为一种创新的山岳型景区的山地旅游开发方式,徒步旅游也是应对门票改革、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发展真正全域旅游的提升转化方案之一,并兼有环保和科考教育的价值。通过轻建设、重运营的形式,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是对生态游理念的实践,也是应对国家公园改革,开展生态游活动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本文为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

请后台发送私信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