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思维碰撞 共谋行业未来 | 国内外专家建言国际山地旅游发展

时间:2022-01-25 18:00 作者: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疫情背景下,旅游业何去何从?面对新型供需关系,山地旅游如何健康发展?国际性旅游组织,如何在推动旅游复苏方面发挥作用?

2021年,是在疫情常态化特殊背景下发展的一年,是旅游从业者坚守阵地、谋求生存的一年,是旅游行业转型求变、重塑新生的一年。作为全球首个以山地旅游定位的国际组织,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创新协作机制,以年会等形式,凝聚专家智慧,共商山地旅游发展大计,共议国际组织引领作用,共谋山地旅游行业未来,切实肩负起国际组织应有的使命和担当,为全球旅游业复苏起到了巨大的助力作用。

2021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年会现场(摄影:陈鹏)

 

认清形势,人们更需要“新旅游”

高度依赖流动性的旅游业是疫情爆发以来受影响最严重的产业之一,所受打击可谓毁灭性。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主席多米尼克·德维尔潘认为,“在世界范围内,旅游业在这场近两年的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最深。”

据世界旅游组织2021年11月29日数据,2021年全球国际游客总人次比2019年减少70%-75%,预计2021年全球旅游业因新冠疫情损失将达到2万亿美元。在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邵琪伟看来,旅游业的进程随时有放缓的可能,特别是病毒变异株不断出现,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都给刚复苏的旅游业蒙上新的阴影。

旅游业复苏是所有人的期盼,人们对旅游有着别样的情感。疫情让人们的价值观、安全观发生巨变,从而导致旅游需求的变化,人们对以人为本的多样性、高品质新旅游的期望越来越高,供给端改革压力增大。贵州省副省长谭炯指出,应以推进旅游产业化为主目标,以发展山地旅游为主抓手,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持续深化国际间多形式、多层次的旅游合作。

目前,许多国家正在受到冲击或正在预期新一轮的冲击。在边界关闭常态背景下,最安全的旅游是区域旅游,山地旅游和乡村旅游则是最安全的区域旅游。

尼泊尔徒步(摄影:铃木千枝)

多米尼克·德维尔潘认为,应该通过强化卫生和防疫措施,保证用户和消费者的安全,振兴当地文化、艺术、手工艺,调整经济和金融设施,重新创造信任,吸引因疫情而犹豫的游客开展当地旅游。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秘书长何亚非认为,针对山地旅游业的特色、特点,要提出新思想、新方案、新点子。他表示,可以从构建山地旅游新标准,配套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完善、提升山地旅游供应链、产业链,扶持山地旅游企业融合发展等方面,保障山地旅游整体高质量发展。

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WTT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莉娅·辛普森指出,区域旅游对经济复苏非常必要,以中国为例,国内旅游业已成为该国经济复苏的一大支柱。

世界旅游组织荣誉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认为,游客们普遍认为乡村和山地是风险较小的旅游目的地。大多数山地旅游地区的游客流量集中度通常很低。出行限制和远程办公的发展对商务旅游市场不利,却为乡村旅游和山地旅游提供了发展机遇。从短中期来看,利用国内市场韧性的乡村和山区旅游,将是从新冠疫情中复苏的关键驱动力。

图片雷山苗族村寨(图源: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针对疫后人们对旅游产品健康、安全、个性化的高需求,专家普遍认为,在市场选择、推广策略和供应产品选择方面,应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

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所造就的新型旅游全景中,各旅游胜地亟需考虑增加旅游产品及其所依赖的客源市场的多样性,提供种类繁多的多样化旅游产品,大幅增加全年性文化和体育赛事,减少季节性依赖和对于单一或少数客源产生地市场的依赖。灵活性是安全保证,旅游企业的管理必须变得更加灵活,旅游目的地和酒店应做到迅速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适应来自不同地区、拥有不同购买力、语言、品味和传统的客户。

著名旅游专家魏小安从业态多样化角度分析了中国疫后旅游发展之路。中国疫后旅游市场中,城市休闲和乡村度假消费火爆,远程目的地深度体验式度假休闲带来无数红利,房车和营地成为新的生活方式。他指出,在内循环的情况之下,山地度假必将成为亮点。

 

专家献策,助力疫后复苏与产业转型

对于旅游行业来说,疫情既是灾难,也是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意外状况让我们朝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在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看来,公共政策与私营部门进行合作、旅游企业的管理更加灵活、创新数字化发展和良好的培训,让旅游业耐冲击能力得以增强。

朱莉娅·辛普森从数据上对中国旅游业复苏进行了分析。世界旅游业及旅行业理事会的研究显示,旅游行业2021年对中国GDP的贡献同比增长60.7%,这一增长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她表示,中国旅游行业实现了不可思议的复苏,值得借鉴。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将继续与各国政府进行合作,为旅游业制定有效的政策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旅游发展至今,要不要旅游已无需过度讨论,行业更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发展旅游。世界旅游组织亚太部原主任徐京认为,智能化、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旅游业态应跟紧步伐,融入新一轮的世界格局的发展议题当中,更加友好、更加负责任、迭代升级版旅游将成为大趋势。

受疫情影响的两年时间内,山地旅游和乡村旅游因具备更高的持续性和更强的恢复力,成为旅游市场的“黑马”。这让旅游业认识到,不过度依赖单一或者少数客人产生的市场,降低对气候、季节的依赖,转而从丰富赛事活动、特色产品、基础设施等方面着手吸引游客,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

图片山地自行车爱好者正在骑行(图源:英国凯恩戈姆斯国家公园)

在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看来,推动山地旅游振兴,应从方向引导、消费主体培育、市场主体培育、社区居民的全力唤醒以及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保护、山地旅游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方面等多方发力。

对于山地旅游来说,当下正是转型的关键期。

“山地旅游的转型是从观光为主体转向以度假和文化为主体。”魏小安认为,人们对于追求放松、亲近自然的需求,为山地度假提供了基础。从供给来看,现有的设备设施可以全面启动,不需要大投资,但是需要内容的更新。

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全球副主席陈平认为,后疫情时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容忽视。“将文化遗产融入到旅游业当中,要求的不仅仅是遍布各地的文化遗产旅游地和文化纪念碑移植古迹等,还要充分发挥一些传统节日和传统艺术的优势,在向当地游客推广文化遗产旅游胜地的同时,推动绿色走廊的建立和严格遵守健康措施。”

 

旅游重塑,国际组织应发挥更重要作用

当下,全球旅游业遭受巨大损失。国际组织在此关键时刻更应齐心协力,在全球旅游的复苏与重塑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

“我们需要团结一致、携手合作,相互提供平台、共促繁荣,突出区域优势、山区优势,在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基础上,适时调整产业供给结构,推出符合疫情时期市场需要的产品。”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如是说。

鉴于目前疫情呈现出长期化、常态化、多变化态势,常态化疫情防控对旅游恢复、重塑和治理提出新的要求。邵琪伟用数据分析了旅游复苏进程中的不确定性,他指出应从顶层设计上谋划好应对举措,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平台优势和引领作用,共同推动“国际旅游利益共同体的建设”,从疫后供需变化角度,开发创新性、引领性的新产品,建立旅游环节的沟通、协调机制。

山地旅游是集生态观光、山地运动、健康养生、避暑休闲等为一体的多功能集成式旅游业态,契合人们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向往高品质生活的理念。谭炯认为,世界更多的国际旅游组织、旅游企业机构应携起手来,以重塑旅游发展格局为使命,推动建立健全国际山地旅游标准体系;以助力旅游经济复苏为使命,推动深化国际山地旅游资金资源项目互通合作;以提升旅游发展引领力为使命,推动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和国际组织创新发展。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全球秩序和世界格局。旅游业作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酷挑战,这对国际旅游组织在旅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何亚非认为,加强国际合作、重构全球治理体系,不仅要积极参与,而且要发挥引领作用。他表示:“联盟将继续沿着即定的目标,攻坚克难、稳步前进,通过平台体系的搭建,为疫后旅游重塑提供交流合作平台,积极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金佛山喀斯特桌山(摄影:凌云霄)

国际组织如何发挥平台和协调作用,徐京道出了自己的观点:国际组织在复苏过程中当务之急是要做到“三拿”,即拿数据、拿案例、拿指导原则,结合后疫情的世界新格局,为重塑打好基础。

山地旅游作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一种日渐兴起、方兴未艾的旅游现象,需要包括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在内的各大国际旅游组织的共同努力,助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戴斌认为,国际组织应向大众强调山地健康旅游、生态旅游等业态的重要性,制定推行行之有效的行业标准,搭建各方交流互通的桥梁。“只有通过国际组织共同发声,才会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声势浩大的山地旅游发展环境。”

疫情之下,遗产地关闭、艺术节取消、民俗节日暂缓等,对文化旅游行业影响颇大。为此,陈平建议,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尽快建立国际手工艺传承与创新专业委员会,促进保护世界更多手工艺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交流创新,以守护全球旅游的人文核心。

正如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执行秘书长傅迎春在主持会议时所言:2021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年会围绕“国际组织如何在全球旅游复苏与重塑治理中发挥引领作用”的主题,结合新一年工作思路,深入探讨特殊背景下旅游业重塑与治理格局的构建,以团结协作、创新务实精神,共商疫后旅游振兴发展大计,共谋国际组织及旅游业界如何在新挑战、新机遇背景下,扮演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引领者、实践者和贡献者的角色。

这次年会是在特殊背景下的一次前沿趋势的探索,创新思维的碰撞,高端理念的指引,实践支撑的再出发;是向全球旅游业发出与时俱进的最强音,有效助力全球旅业的复苏与振兴和山地旅游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