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2021世界名山(梵净山)对话重磅开启

时间:2021-09-27 23:18 作者: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编者按:9月26日至28日,2021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和第十六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铜仁举办,作为其中主体活动的2021世界名山(梵净山)对话于9月27日开启。活动由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主办,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为主题,旨在探索后疫情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助力贵州山地旅游产业化高质量发展。

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山地旅游发展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是由贵州省发起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是目前中国三大国际旅游组织之一,也是唯一以山地旅游定位的国际组织。联盟“保护山地资源、传承山地文明、促进山地经济、造福山地民众”的宗旨,高度契合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国际组织基本定位、山地旅游专业定位、可持续平台运作定位和立足贵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目标定位,受到世界旅游组织等众多国际组织旅游业界的广泛认可。

“世界名山对话”是由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创办的高端对话平台,旨在加强不同山地文化之间的对话,增进相互间的协作,展示山地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探索名山间多元化协同发展模式,挖掘创造健康、绿色、可持续的山地旅游。自2018年起,“世界名山对话”已成功举办两届,共邀请到阿尔卑斯山脉、巴图尔火山、长白山、凯恩戈姆斯山、富士山、喜马拉雅山等二十余位世界名山代表围绕山地进行对话,在国际旅游业界受到广泛关注并产生积极影响。

 

2021世界名山对话,聚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1世界名山(梵净山)对话由国际山地旅游联盟、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铜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得到了中国人与生物圈国际委员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世界旅游经济论坛等机构的支持和协助。活动以“携手共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为主题,以线下为主、线上结合的方式举办,邀请了世界名山、“人与生物圈”、著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机构代表、行业精英、联盟会员约300人参与,围绕“携手共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新格局”和“名山伴名泉,名泉必康养——论道山地温泉康养旅游新境界”两个议题进行对话研讨,探索后疫情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新未来。

活动上,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于杰,原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邵琪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张亚平,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张西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曲星,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等嘉宾作致辞。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秘书长何亚非,铜仁市副市长叶栋槺,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地理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必虎,中华户外网CEO张海峰,全球康养研究院温泉专业委员会主席查尔斯·戴维森,亚太(重庆)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研究院院长王捷,贵州省文旅厅副厅长李芳,日本国民保养温泉地协会会长首藤胜次等嘉宾发表主旨演讲。

贵州省铜仁市委书记陈昌旭,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郑欣,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陈熙霖,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文化和旅游部海外文化设施建设管理中心主任段周武等重要嘉宾也出席了本次对话。

 

大咖云集,共筑山地旅游新格局

正如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主席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在本届旅游两会开幕式上致辞中所提到的:文化和山地旅游能够让人们逃离紧绷的日常生活,为身心健康带来诸多益处。我们应将当下的危机当作改变的契机,重新审视过去的一些习惯和政策,开始塑造更加安全、更加强韧、更加可持续的后疫情领域。我们要创造条件加强人们对旅游业的信心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旅游业的吸引力,采取更专业的方法照顾到各方面的具体需求。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于杰在致辞中表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进入新时代,人们更加重视生态安全、生命健康、生活质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国际山地旅游发展的主旋律,也是贵州打造山地旅游强省坚定不移的方向。我们可以依托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平台,积极开展世界名山对话,推动山地旅游国际合作,助推全球山地旅游高质量发展。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邵琪伟在致辞中表示:联盟将在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中与各保护区开展合作,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探索可持续的山地旅游发展模式;将以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为平台,搭建旅游企业和生物保护区之间的桥梁,相互交流经验教训,促进成功模式的全球推广与应用;还将与更多生物圈保护区合作开展评估和高质量管理研究、共同制定可持续发展与规划战略和政策,支持负责任的旅游企业和具有影响力的专业机构。愿携手众多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一起共同探索和测试政策、技术和创新,促进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以及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并分享有关经验和教训,从而帮助旅游企业更好的应对投资和发展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人与生物圈计划”是一项国际性的、政府间合作研究和培训的计划。目的在于整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力量,以合理及可持续地利用和保护全球生物圈资源,增进人类及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全方位的关系。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张亚平提到,坚持生态文明思想,走生态文明之路,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2050年愿景的必由之路。自1973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以来,已初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网络——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并依托这一网络开展了大量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相关科研、监测和教育项目在支撑自然保护地管理、周边社区发展和我国生态学研究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局副局长张西龙在致辞中表示: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作为中国三大国际旅游组织,其宗旨和发展理念富有创新和时代特色,受到国内外业界人士的广泛认同,近些年在服务会员和山地领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旅游业服务产业发展国家外交的一支新生力量。联盟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为主题举办“2021世界名山(梵净山)对话”,对增进不同山地文化间的交流、展示山地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挖掘创造健康、绿色、可持续的山地旅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和旅游部作为联盟的业务主管部门,将一如既往支持联盟立足国际组织基本定位、山地旅游专业定位,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推动国际山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曲星指出:山地通过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为生命给予支持,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民族语言。然而,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山地资源这笔财富变得愈加脆弱。发展山地旅游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旅游业创造了就业和商业机会,但也有可能破坏一个地方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本届世界名山对话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山地旅游”为主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 , 一种方法是重启山地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另一种方法是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可持续旅游网络研讨会的基础上采取行动。现在,要靠我们共同努力来付诸实践、取得成效。

在很多国家,山地旅游是当地旅游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帕利塔·科霍纳在致辞中介绍了本国的旅游资源:斯里兰卡的中部有着绵延的高山,这些高山的大部分现在都被茶园或原始森林所覆盖,拥有众多瀑布、景色迷人,也有许多美丽的小径供人们徒步旅行和登山。除此之外,斯里兰卡的山地也是众多植物、鸟类和其他小动物的家园。

 

携手共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新格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国际社会,也是中国政府积极倡导的时代主题,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是后疫情时代国际山地旅游发展的主旋律。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秘书长何亚非在题为《以人为本的需求导向与旅游治理现代化》的主旨演讲中谈到:当前世界面临的挑战空前严峻,全球治理体系分崩离析,国际秩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为了适应当前全球化2.0版,他提出:第一,坚持生态文明,倡导绿色发展,创造可持续旅游发展新业态;第二,坚持科技创新,乘技术革命之东风,建设旅游现代化;第三,坚持全球旅游治理规则创新,建设开放包容的旅游现代化;第四,坚持把人的需求与自然保护有效统一起来,整合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优势产业集群作用,引导消费分级,优化资源包括资本的有效分配,加速教科文旅融合,助力消费升级,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愿意和全球旅游业者共同努力,研究旅游业创新发展之路,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建设。

铜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梵净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代表叶栋槺以“发挥世界‘名山’效应,助推生态旅游腾飞”为题发表演讲。他在发言中讲到: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顺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梵净山作为全国著名山岳,以山地旅游为载体,积极开展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力争将梵净山纳入国际山地旅游战略合作伙伴,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发展经验,共同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让梵净山山地旅游真正成为保护青山绿水、传承民族文化、造福社会民众、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助力建设国际国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一流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让梵净山这张珍贵的世界名片走向更加绿色美好的未来。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专家、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地理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必虎介绍了世界旅游名山分类与评价体系的构建。他表示,列入世界旅游名山行列的名山需要具有丰富的山地旅游资源,旅游与游憩活动配套设施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同时,吴必虎介绍了国家名山、文化名山和自然名山的评价标准,为世界旅游名山分类与评价提供了依据。

中华户外网CEO张海峰将带来“物联网赋能山地旅游高质量成长”的介绍。当前,全球范围内,消费升级、体旅融合,人们更倾向于运动休闲、沉浸体验。议题一环节,中华户外网CEO张海峰以“物联网赋能山地旅游高质量成长”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表示,提升产品体验,创新产品供给,盘活全域资源,实现数智赋能,才能助力山地旅游高质量发展。5G时代的来临,信息分众、万物互联,对山地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诉求。在分享中,张海峰提出,打造物联网山地数智赋能平台,以文体旅融合顶层设计,以5G物联网、大数据以及近场交互技术为手段,对游客的参与和体验方式进行重构,对旅游过程进行精准互动感知,实现体验旅游、主题营销、智慧运营等多种运营和服务功能的物联平台,进而促进山地旅游高质量发展。

此外,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俞建明、孤独星球(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关媛媛、Xcity总裁老法(Frederic Moal)、朴语品牌创始人宋英等嘉宾在现场参与对话互动,深入探讨利用新理念、新科技、新模式推动山地旅游消费需求与供给创新,开发更多具有山地资源特色的优质生态旅游消费品,实现和谐共生、永续利用的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发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倡议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是构建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山地旅游的必由之路。2021世界名山(梵净山)对话上,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发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倡议”。

倡议指出,山地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山地自然、人文资源,都源于大自然千百年来的孕育和孵化,山地旅游发展应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理念,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在发展山地旅游时,应坚持绿色发展,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做到适度、合理、科学建设开发。同时,要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新机遇,利用新理念、新科技、新模式开发山地旅游优质生态产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友好山地旅游。

山地旅游业态多样,遵循自然法则,把握山地旅游发展的内在规律,才能实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山地旅游目标。

 

名山伴名泉,名泉必康养——论道山地温泉康养旅游新境界

在2021国际山地旅游日世界遗产名山(金佛山)峰会期间举办的国际山地温泉康养旅游研讨会上,国际山地旅游联盟首次提出了“山地温泉康养”概念,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2021世界名山(梵净山)对话议题二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名山伴名泉,名泉必康养——论道山地温泉康养旅游新境界”主题进行了讨论分享。探讨了山地温泉康养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和开发模式,为推动山地温泉产业化发展,在“优质生态产品”开发建设上探寻新路,为赋能贵州温泉省建设,构建山地温泉康养旅游标准共商解决方案。

全球康养研究院温泉专业委员会主席查尔斯·戴维森(Charles Davidson)以全球视野下的山地与温泉康养旅游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他表示:温泉+山地旅游对游客很有吸引力。人们在外出参观和进行其他活动后可以停下来放松,回到这些美丽的休闲场所,这将有助于吸引大量的人前往温泉目的地。温泉+山地旅游能够让人们养成健康习惯、建设健康的社区环境。温泉应与其他产品相融合,共同提供康养体验。

亚太(重庆)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研究院院长王捷以“名山必伴名泉 名泉必利康养——山地温泉康养旅游的概念与实践”进行了分享,王捷指出:山地温泉指的是处于山地环境中,海拔高度、小气候环境、气候舒适度、空气质量、森林环境、设施与服务条件都达到特定标准的温泉胜地。山地温泉康养旅游以温泉康养为核心,融合气候康养、森林康养、中医养生、运动、膳食、静心冥想等自然疗法以及现代健康管理体系。

作为山地公园省,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山地旅游资源,也是发展山地温泉康养的理想之所。贵州省文旅厅副厅长李芳以“打造山地温泉康养旅游新名片”进行了推介。当前,山地户外、健康养生的旅行方式逐渐受到游客追捧,以喀斯特地貌为典型代表的贵州,是名副其实的“温泉省”,也是发展山地温泉康养旅游的绝佳宝地。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芳表示,贵州温泉开发逐渐迈向高端化、国际化水平。在贵州温泉产业发展进程中,希望对标国际一流体系,借鉴优秀成果和经验,创新发展思路及管理模式,开展更多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推动“温泉+多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多彩贵州民族医疗、医养文化特色,挖掘温泉文化,丰富多彩贵州的温泉文化。

此外,日本国民保养温泉地协会会长首藤胜次(Katsuji Shuto)分享了“日本第一的碳酸泉、长汤温泉街的建设和经营之道——山岳温泉旅游发展的挑战”。他认为环境是温泉地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利用地方特色独创特有的旅游魅力是根本,通过科学的手段证明温泉对保持健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很重要。他在介绍日本著名的长汤温泉时谈到:温泉地的发展应以当地的历史由来、文化特色为荣,提升温泉地的整体魅力。长汤温泉目前的一个发展重点是如何建设成为一个特色鲜明的国际温泉地。不仅是要扩大温泉地的规模,还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特色,寻找适合当地发展的路线,打造特点鲜明、具有独创风格的温泉旅游地。

 

多项研究成果落地,务实推动山地旅游高质量发展

本次活动也发布多项研究成果。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执行秘书长傅迎春表示,一年多来联盟形成的多项研究成果,旨在构建山地旅游发展研究与评价体系,推动国际山地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山地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指导和实操指南,以形成山地旅游高质量成长的重要支点。

一是《世界旅游名山分类与评价体系》研究报告,是联盟联合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开展的一项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傅迎春指出:后疫情时代山地旅游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提升世界名山资源化、旅游化利用程度,满足可持续文化和生态消费需求,是山地旅游高质量转型的必由之路。而目前世界范围内,旅游名山尚无清晰的定义,缺乏权威性的资源分类和评价标准。《世界旅游名山分类与评价体系》研究报告,从旅游视角界定了世界名山的概念和定义,根据核心旅游资源的差异,将旅游名山作了自然名山、国家名山、文化名山等划分,有利于清晰把握了世界级旅游名山目的地的形成机制、性质特征及核心资源价值,充分利用其提供的游憩、文化与自然教育机会,丰富山地旅游发展的基础研究,构建具有国际和创新意义的山地旅游标准和评价体系,不断提升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的平台和品牌价值。

二是《国际山地徒步旅游指南》和首批“IMTA国际山地徒步旅游示范点”,也是由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主导,联盟专家委员会成员,著名国际户外运动专家高宁先生领衔,欧洲徒步协会、意大利徒步联合会、法国远足联合会、尼泊尔国家旅游局等权威机构专家共同完成。傅迎春说:徒步旅游是可持续旅游的最佳方式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后疫情时代展现出巨大潜力。该指南对徒步运动的历史沿革、徒步旅游的演变与发展作了深入研究和思考,以资源保护和绿色发展为准则,借鉴徒步旅游先进国家成功经验、案例,从科学规划和可操作层面,对路线规划、步道设计、施工建设、人员培训、运营管理、安全救援等提供了详细的技术指南和具体参照,同时提出了寻求保护与发展平衡的专业性指导意见。

此外大会公布了首批“IMTA国际山地徒步旅游示范点”。广东清远长隆国际山地旅游优质步道、安徽黄山市齐云山霞客古道、浙江德清莫干山登山古道、浙江安吉云上草原山川步道、贵州贵阳市花溪高坡山地徒步游线路、云南保山市高黎贡山山地徒步旅游线路、四川都江堰赵公山徒步旅游示范点7个项目获评为首批“IMTA国际山地徒步旅游示范点”。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于杰、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原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局副局长张西龙共同为示范点授牌。

 

合作共赢,共建山地康养温泉新未来

2021世界名山(梵净山)对话上,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与全球康养研究院温泉专业委员会、亚太(重庆)温泉与气候养生旅游研究院签署合作备忘录,旨在共建山地康养温泉度假评定标准。

签约三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合作。

其一,共建山地温泉康养度假评定标准。三方将通力协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综合国内山地温泉康养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建立国内首套山地温泉康养度假评定标。

其二,资源共享。三方积极探索建立山地温泉康养合作联络机制,共享国内外山地温泉资源、产业动态、项目信息等。

其三,专题活动。三方将积极支持及参与各自举办的专题活动。

其四,技术支持。对各方开展的温泉项目工作、基础研究工作等,三方应予以支持。积极提供专家、技术、设备等有效讯息。

 

发挥平台优势,促进贵州山地旅游国际合作

作为贵州省发起成立的国际组织,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充分利用和发挥联盟的资源、人才和行业等优势,积极助推贵州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把贵州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而不断发力。

2017年8月15日,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正式成立,总部永久落户贵州省贵阳市,总部基地位于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新的国际组织总部在中国的落户,也意味着中国在旅游领域增加了一个新的通往世界的合作交流平台。

自成立以来,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先后建立了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年会、主题论坛、国际山地旅游日、世界名山对话、IMTA国际山地旅游奖等机制性国际合作交流平台,逐步形成联盟的自主IP品牌,为推动山地旅游国际合作创新积累了经验。平台构建提升了联盟服务会员的能力,拓宽了联盟的发展空间。

通过国际山地旅游日、世界名山对话、世界名山摄影展等活动载体,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搭建起了展示贵州、推介贵州、合作贵州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体系并取得积极成效。

2021世界名山(梵净山)对话,聚集了行业大咖、专家,围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主题,将全球目光聚焦到贵州,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山地旅游发展,促进贵州山地旅游国际合作搭建了平台。

此外,每年都会举办的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年会是联盟服务会员、开展国际合作和与贵州互动的重要平台。利用年会平台优势,形成与贵州的良性互动,并协助配合举办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企业家座谈会等重要活动,在各项活动设计中融入贵州元素,促进贵州与活动举办地在市场互换、客源互送、资源互补、文化交流、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国际国内合作。

同时,联盟也在不断发挥渠道优势,通过联盟投融资委员会及关联机构,组织山地旅游产业对接、企业家沙龙、商务洽谈等业务对接,开展业界及跨业合作,引导和促进贵州旅游产业化的投资与合作,为贵州吸纳优质资源、引进优强企业、加快业态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世界名山对话”是一个合作交流平台,加强了不同山地文化之间的对话;“世界名山对话”也是一座虹桥,将世界各地的名山紧密联系在一起,探索后疫情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新未来。“2021世界名山(梵净山)对话”的举办,持续夯实了“世界名山对话”平台基础,促进世界各名山的保护和永续利用,加快世界各地名山的发展与繁荣,助力贵州山地旅游的产业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