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9月22日在湖南省益阳市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农村、改革、生态、扶贫”。论坛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0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从事扶贫相关工作的领导干部参加。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梅颖,原国家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邵琪伟出席开幕式并作主题演讲。
在演讲中,邵琪伟副主席通过对三个地级市(湖南省益阳市、浙江省湖州市、云南省临沧市)基本情况的对比分析,就“推动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做好对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一轮总体规划。规划要充分体现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指导原则,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规划,一定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不同地区、不同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或跨越式发展的规划。
做好新一轮总体规划,有一个问题建议要高度关注,就是对中国的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分类和指导。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当地人群平均受教育程度等等,差异非常大。大致上可以分成几类:第一类是地处高原深山、荒漠地区和偏远地区,自然条件、生存环境 恶劣,不具备发展的基本条件。这一类地区除了易地搬迁之外,应专题研究其发展路径。第二类是生态环境比较好,生存环境比较好,资源条件比较好,具有一定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潜力,但现阶段发展基础薄弱,人才十分缺乏。这一类地区应鼓励和支持其加快发展。第三类是离中心城市、主要市场相对较近,各方面的综合条件比较好,当地人群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 有较好的发展条件。这一类地区应大力支持其赶超发展。规划一定要按照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可持续发展或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并制定好总体规划。
二、高度重视现代交通业变革对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影响和意义。现代科技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将极大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时空观念。现在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用航空、海洋和内河运输等,都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现代通信技术、装备制造的发展,不断提高运输的速度和质量。现代交通业的最新成果,只要有一部分应用于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就将对其跨 越式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建议对贫困地区和 欠发达地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新一轮布局时,一定要继续高度重视和加大投资。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高度重视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的培育建设。这对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乃至跨越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国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要寻找、培育、建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支柱产业,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建议除了因地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旅则旅之外,首先要明确产业方向,关注重点领域。如贵州省重点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有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方向非常明确。只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一定能够见到成效。其次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遵循市场规律,通过广泛应用现代高新科技,使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升级;二是着重培育中长期战略性产业,以储备和培育中长期获得综合经济效益的产业。第三是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使之对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支撑作用。
四、高度重视把现代科技成果充分应用于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信息技术 从局域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物联网的发展,正在形成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正在快速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着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与发展,世界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对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挑战是巨大的,所以一定要把现代科技成果,充分应用于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包括未来发展重要的前沿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生物科技和健康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无人机、区块链等。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只有将现代科技成果与当地的资源优势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五、把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提到战略高度。教育事业发展相对缓慢,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对于实现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阻碍。因而,在国家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欠发达地区要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同时,要合理配置优化教育资源,既要积极支持实施重点项目,也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同时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对办学规范、特色明显的民办学校给予奖励。
六、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建设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小城镇。通过小城镇的发展,将其发展为围绕大中城市的环状带,同时将其转变为构成农村市场的空间和农村要素聚集的载体,这是我国农村城镇化的最佳选择之一。建设特色小城镇一定要规划先行,注重特色。把保留和传承历史文化特色和产业特色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忌特色小城镇无特色。
七、在研究和推动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战略时,应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重要作用。旅游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优势、综合的带动作用和强劲的造血功能,相对成本低、效率高、覆盖面宽、持续性强,是有条件发展旅游产业的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选择的主导产业之一。2016年5月19日,中国大约60%左右的旅游资源分布在贫困地区、山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往往经济不发达,但是保留和潜藏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出游人数逐年大幅增长,预测10年以后国内旅游将达到90亿人次,旅游投资需要22.6万亿元,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市场,建议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借此机会,邵琪伟副主席代表国际山地旅游联盟表达如下意愿,全球60%以上的贫困人口居住在山区和山地,联盟愿与北京大学中国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合作,共同以旅游及多种方式,推动中国和全球山地地区减贫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