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第二届中国(鄂尔多斯)草原丝路文旅发展论坛在鄂尔多斯召开。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邵琪伟应邀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
在本届论坛上,邵琪伟副主席、全球人居环境论坛秘书长吕海峰、亚洲休闲产业促进会会长王琪延、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郝志成等专家学者,围绕文旅融合、绿色发展、草原丝路、花园城市等关键词和主题内容展开讨论,不仅为鄂尔多斯文旅融合和绿色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而且为鄂尔多斯转型发展建设草原丝路花园城市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处专员RolandLin在论坛前夕专程从法国总部抵达鄂尔多斯,对鄂尔多斯的优势文旅资源、重点文物保护、非遗资源现状等进行了实地考察,给出了专业的意见建议。
邵琪伟副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文旅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符合当今世界产业融合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从全球和中国发展的实践及研究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两大产业,都在朝着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迈进。两大产业既有鲜明的特点,又有融合发展的条件与客观需求。”
关于“绿色发展,建设草原丝路上的花园城市”,邵琪伟副主席表示,研究这个主题,应该立足鄂尔多斯的区域、区位、人文、地理、生态等实际,从宏观到中观关注若干问题:一是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未来城市建设的影响。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和社会各个领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变革与发展,世界正在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二是关注现代交通发展对未来城市建设的影响。超级高铁、超导磁悬浮、无人驾驶汽车、飞行汽车、极超音速空天飞机、小型载人飞行器、水陆两用巴士、潜水汽车、水上滑行器都有可能进入我们的生活,并对城市建设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乃至是革命性的变革;三是关注“四宜城市”对未来城市建设的影响。“四宜”即宜居、宜业、宜游、宜养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年轻人择业更加追求生活指数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四宜城市”将会成为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之后下一个建设重点;四是关注对外开放对未来城市建设的影响,中央把“开放”确立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成为贯穿“十三五”规划全局的核心思想,这将对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开放引领发展的新阶段;五是关注生态环境对未来城市建设的影响,这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之一,生态环境建设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影响已经引起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我国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迫切任务;六是高度关注鄂尔多斯城市品牌建设,加强城市品牌的培育,提升城市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公信力对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开展城市品牌评价则是提高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在论坛上,邵琪伟副主席向与会各界代表全面介绍了联盟的基本情况和宗旨。他表示,山地是重要的地表形态、生态系统、生活空间。山地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全球75%的国家拥有山地。中国的山地、丘陵和高原的面积更是占到了国土面积的69%。山地环境中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在全球旅游发展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目前山地旅游已占全球旅游总量的20%。“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是贵州省发起成立,中国政府批准,在民政部注册的国际组织,也是全球第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定位的国际组织。联盟的宗旨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保护山地资源、传承山地文明、促进山地经济、造福山地民众”。联盟现已吸纳了五大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142个会员,会员层次较高、范围广,涵盖山地旅游的各相关领域,会员构成在全球山地旅游领域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引领性。联盟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搭建会员交流与合作、山地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与评价、山地旅游投融资创新与合作等平台,探索并不断拓展业务交流合作共享空间,创造优良的山地旅游品质、内涵和环境,积极促进山地旅游资源整合、跨界融合,促进全球山地经济互联互通、互利共赢。
邵琪伟副主席表示,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国际组织,愿意与包括鄂尔多斯在内的内蒙古自治区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引进草原山地旅游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通过开展草原山地旅游科考、专题研究,联合举办草原山地旅游展会和名山论坛等活动,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扩大和提升内蒙古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共同为推动中国和全球山地旅游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