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委托,中法山地旅游发展研究院负责《世界山地旅游发展趋势报告》课题的调研,撰写等工作,集结国内外专家、学者、山地旅游目的地、旅游行业组织、企业等,组建《世界山地旅游发展趋势报告》课题组(下称课题组)。日前,课题组来到浙江省普陀山风景名胜区进行实地调研,并与普陀山-朱家尖管理委员会领导进行了访谈。
普陀山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最高处佛顶山,海拔约300米。东达日本,北接登莱,南亘瓯闽,西通吴会,是中国的东大门,也是中国四大佛教道场之一。
朱家尖
朱家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东南部,与相距1.35海里的“海天佛国”普陀山并称普陀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舟山群岛核心旅游区“普陀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舟山群岛的第五大岛,岛屿面积72平方公里。
2015年11月,一个全新的管理机构——普陀山—朱家尖管委会成立。新体制使隔海相望的两个景区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一体化进程由此开始。三年多以来,逐步形成了以世界佛教观音文化圣地和国际海岛休闲度假胜地为核心定位,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格局。
普陀山以品质提升为主旋律,将与圣地打造关联度不高的部分功能外移,注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着力建设精致、清净的“世界佛教观音文化圣地”。朱家尖则坚持保护与建设并举,主动承接普陀山辐射,进一步完善充实“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突出其动感体验主题,通过规范管理、规范建设,大力发展禅修体验、健康养生、滨海休闲和国际会展等高端旅游业,打造成为“国际海岛休闲度假胜地”。
在与普陀山-朱家尖管理委员会领导访谈中,课题组了解到,普陀山景区2018年全年累计接待游客人次超过900万人。5月23日,课题组来到景区,上午10点20分,累计上岛人次已超过一万名,而这只是一个平凡的工作日,离真正的暑期旺季人数也相差甚远。
参观游客一般分为两种,香客和普通游客。香客通常在岛上停留两天及以上,旅游复购率高,人数固定且逐年上升。普通游客一般当天往返,普陀山通常作为华东旅游线路的终点,或从宁波始发的一日游中重点目的地。近年来,私家车出游也成为一大趋势,游客年龄段逐渐偏向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及家庭亲子游客选择普陀山。
景区通过标识标牌和景区现场管理鼓励游客文明敬香,文明游览。通过名木古木识别和认养保护景区自然生态环境。同时,以旅游带动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岛上店面、商铺优先租赁给当地居民,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
推荐游客购买旅游保险,并开辟岛上救护系统绿色通道,在紧急时刻维护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每年的台风季,普陀山也常常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极端台风天气极大地影响了岛上通航,可导致游客滞留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景区也采取了价格保护制度,禁止极端条件下的哄抬物价行为,保护了游客的权益。
据了解,普陀山及朱家尖共有约一万三千左右的床位,到了暑期,往往一房难求。在人气旺、游客多的背后也存在着与国内大部分景区同样的问题,旅游行为还停留在基础的观光旅游阶段,除基础的食住行及门票外,极少有二次消费,普通游客重复游览比率低,过夜率低,缺少可以促进消费及提高停留时间的旅游项目。针对这些问题,朱家尖也正在积极打造禅意小镇、海洋主题公园、西岙健康养生园等项目,增加业态,打造全域化景区。
近年来,智慧旅游也逐步推广开来,以普陀山景区为例,景区推行一票制,并逐步减少现场人工售票窗口,鼓励游客通过微信扫码购票及OTA平台线上购票的形式,通过扫描身份证进入景区。目前景区门票线上销售比率超过50%,极大地降低了景区人工成本,并且绿色环保,也为景区未来大数据分析及智慧旅游的深度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