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发起设立“国际山地旅游日” --专访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执行秘书长傅迎春

时间:2018-10-26 23:57 作者: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10月12日,2018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理事会会议一致通过“发起设立‘国际山地旅游日’倡议”的决议。为深度解读设立“国际山地旅游日”的背景、意义和愿景,天涯网记者对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执行秘书长傅迎春进行了采访。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2018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年会上,邵琪伟副主席代表联盟发布了关于设立“国际山地旅游日”的倡议,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想请您介绍一下有关背景。

傅迎春:发起设立“国际山地旅游日”对联盟来说是一件带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事情,因为由国际组织发起设立一个全球性纪念日,我们没有现成案例和经验可循,但是我们有信心做好这件事。根据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的宗旨和发展目标,联盟秘书处自年初开始,对设立“国际山地旅游日”的可行性作了调研评估。在这个过程中,联盟领导在各种国际交流场合听取意见,沟通磋商,这其中得到了世界旅游组织、相关研究机构,以及包括弗朗加利先生在内的部分联盟理事会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普遍认为,由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发起设立“国际山地旅游日”是件好事,符合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原则,符合联盟宗旨和业务发展目标,也非常符合联盟的专业定位。

联盟副主席邵琪伟发布设立“国际山地旅游日”的倡议

记者: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联盟发起设立“国际山地旅游日”,联盟宗旨是主要遵循?

傅迎春:的确,作为一个国际组织,传播和彰显其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设立“国际山地旅游日”有助于传播联盟理念。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的宗旨是以可持续旅游为目标,“保护山地资源、传承山地文明、促进山地经济、造福山地民众”。这几句话强调了在资源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特别是人的发展。这一宗旨体现了联盟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得到了业界人士的高度认可。传播富有正能量的联盟形象,是联盟全体会员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传播途径与方法,我们需要用一种积极的姿态向世界山地旅游领域、乃至更广泛的领域彰显和传播联盟的理念和价值观,让人们了解联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组织。而发起设立“国际山地旅游日”给联盟打开了一扇拥抱世界的窗口,不失为一项积极的实现联盟发展愿景的行动方案。

记者:也就是说通过这样一种行动,让联盟的理念和影响在更广泛的领域得以宣传,那么对于创建联盟品牌有何意义呢?

傅迎春:是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了构建起有助联盟参与并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合作共享平台。联盟2017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国发起成立的三大国际旅游组织之一,虽然起点很高,但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我们需要积极培育在本领域具有引领意义的合作平台,这符合联盟的《章程》,也是联盟的重点业务。设立“国际山地旅游日”,将使联盟从国际视角和多维度拓展开放共享空间,有利于形成具有联盟专业特色的标志性品牌,也有利于调动会员从不同行业参与联盟事务的积极性,这样逐步构建起联盟全球化活动载体与发展平台,而且这将是一个可持续、可延展的发展平台。

记者: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现在有多少会员?这件事对服务会员和联盟建设有什么作用吗?

傅迎春:“国际山地旅游日”无疑是提升联盟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本届年会联盟会员从起初的126个增加到142个,会员来自五大洲29个国家和地区的目的地机构、国际组织、协会、企业、院校等等,会员规模还将不断扩大,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服务会员是联盟的基本职责,联盟的凝聚力来自对会员的服务能力。所以有效服务会员,为会员创造更多能够发挥作用的机会,应该成为联盟自身建设的着力点。“国际山地旅游日”是联盟的自创品牌,不仅是山地旅游领域的纪念日,也是山地旅游爱好者的节日,更是联盟会员加强合作和联盟自身能力提升的载体。

记者:为什么会把“国际山地旅游日”定在5月29日呢?

傅迎春:选择这个日子是在充分调研、反复评估的基础上确定的。1953年5月29日,人类历史上完成了首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创举,是新西兰登山运动员埃德蒙•希拉里以及他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完成的,这一创举体现了人类与自然为伴,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向上、追求理想的精神和信念。山地旅游发展需要需要这样的精神,需要参与者用智慧和能力不断探索创新,人类成功攀登珠峰就是对探索未知、挑战突破、勇敢向前的完美诠释,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应该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这也应该成为世界山地旅游业发展的一种动力。

记者:2019年将会迎来首个“国际山地旅游日”,对此联盟有何考虑?

傅迎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2019年5月29日我们将迎来首个“国际山地旅游日”,离现在也就是半年多的时间,从形式到内容怎么设计?怎么运作?将会涉及到从顶层设计策划到一系列细致的工作,对我们来说又是个考验。联盟领导在不同场合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构想,秘书处将根据这些想法和要求,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策划方案,包括在主题、主体、活动、联动等方面如何体现广泛的参与度和影响面。我们也欢迎各界朋友为我们提供有创意的建议。

图片来源: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一审:袁佳利

二审:鲍港

三审:张翼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