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市副市长 叶栋槺 | 发挥世界“名山”效应,助推生态旅游腾飞

时间:2021-10-21 10:27 作者: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铜仁市副市长叶栋槺在2021世界名山(梵净山)对话“议题一:携手共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新格局”环节发表了题为“发挥世界‘名山’效应,助推生态旅游腾飞”的主旨演讲。

以下为主旨演讲全文:

今天很荣幸代表梵净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在2021世界名山(梵净山)对话作主题演讲,感谢大会提供这个平台,与世界山地旅游同行进行互动交流。我交流的题目是:“发挥世界‘名山’效应,助推生态旅游腾飞”。

梵净山位于中国第二阶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的过渡带,是中国武陵山脉的主峰,最高海拔2570.5米,最低海拔500米。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面积是775.14平方公里,核心区的面积是402.75平方公里,缓冲区的面积是372.39平方公里,森林的覆盖率是96%,有动植物是75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是56种,重点保护的植物是90种,被誉为“地球的绿色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

1978年梵净山被正式划为贵州省自然保护区,1986年升格为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世界自然基金会”成员。2018年7月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自然遗产。1978年梵净山被正式划为贵州省自然保护区以来,我们开始对梵净山进行严格的保护,同时在保护中发展,充分利用梵净山生态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生态旅游反哺生态资源,以生态旅游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真正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在保护发展中,我们按照“一条例一规划”对梵净山进行了严格保护和科学发展。“一条例”,就是不折不扣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一规划”,我们是编制了《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依靠“一条例一规划”,梵净山保护走上依法治山、依规治山的快车道。特别是申遗成功后,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和《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创新建立梵净山区域的执法协作机制和资源管理联动机制,把保护推向更高的高度。

为了调动周边社区老百姓参与梵净山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建立了社区共管共建机制,梵净山下的寨沙侗寨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靠山吃山”是寨沙村民组老百姓祖祖辈辈的一个传统。近些年来,依托梵净山生态旅游优质资源,打造梵净山精品旅游小区,吃上了生态旅游饭,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地方政府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如何让为环境保护作出牺牲的农民享受到生态保护带来好处的难题。

近年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省委对铜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像保护眼睛一样爱护梵净山的一草一木,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梵净山的一池一水,始终坚持“区内做减法、区外做加法”“山上做吸引力、山下做生产力”的保护管理思路,为山地旅游发展开辟新路径,为铜仁乃至贵州开展全域旅游贡献了一定的力量。“梵净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机制”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梵净山在长江经济带12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结果中名列前十位,2019年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9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2019年全球最值得到访的28个旅游目的地,梵净山位列第三,成为中国唯一入选名单;2019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将一颗国际编号为“215021”号的小行星永久命名为“梵净山星”。

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顺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山地是梵净山重要的地表形态、生态系统,其本身就是极其重要的旅游资源,几乎满足了集观光、休闲、度假、康体、娱乐、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山地旅游形式所需要的一切元素,不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拥有蘑菇石、金顶等多项世界级名片,还包含独特的文化、历史、民族特色,是发展山地旅游的首选之地。只要我们道法自然、尊重自然,就一定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新画卷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梵净山是开放、包容的梵净山。我们将以山地旅游为载体,积极开展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力争将梵净山纳入国际山地旅游战略合作伙伴,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发展经验,共同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让梵净山山地旅游真正成为保护青山绿水、传承民族文化、造福社会民众、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助力建设国际国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一流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让梵净山这张珍贵的世界名片走向更加绿色美好的未来。

最后一个祝愿:拜游梵净山,回报吉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