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张亚平在2021世界名山(梵净山)对话上的致辞

时间:2021-10-20 09:42 作者: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张亚平在2021世界名山(梵净山)对话上的致辞: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来到素有“梵天净土、世外桃源”美誉的铜仁参加2021年世界名山(梵净山)对话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本次对话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贵州省委省政府、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危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也反复提醒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要找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自去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使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陷入了近百年来和平时期最严重的危机[ 国际货币经济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说法。]。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曾指出,本次疫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推动万物和谐共生,增强建设美丽世界的动力。即将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也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可以说,坚持生态文明思想,走生态文明之路,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2050年愿景的必由之路。

自1973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以来,尤其是自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成立以来,我们在国内外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将人与生物圈计划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的实践深度融合,取得了很好的进展。比如,我们积极推动和帮助我国34家自然保护地跻身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列,这其中贵州省有两家,分别是梵净山和茂兰。值得一提的是,梵净山早在1986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多年来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此外,我们也初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网络—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并依托这一网络开展了大量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相关科研、监测和教育项目在支撑自然保护地管理、周边社区发展和我国生态学研究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次对话会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为主题,这与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所倡导的理念高度契合合,也代表了未来生态旅游的方向。实际上,早在1998年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就在保护区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和技术指导,更在2011年在贵州发布了《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生态旅游荔波宣言》,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今年适逢荔波宣言发布10周年 ,本次对话会又在铜仁举办,我相信相关对话成果将对国内外山地型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愿与与会各方一道,继续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砥砺奋进,开拓进取,共同探索山地类型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万物和谐的地球生命共同体。

最后,预祝本次对话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