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开年,引发大家关注的热点有两个,一个是王家卫版的《繁花》,一个时代的上海,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竞争拼搏,最后是各回各家。另一个则是哈尔滨的出圈,基调则是友好温情,细节关注,社会整合,连国防七子的哈工大和哈药六厂都整出来了,万物皆可旅游,万物皆能种草。
然而,这几天,画风变了。《繁花》已经播完,余音袅袅。哈尔滨则是一风未过,一风又起,尤其是溢出效应,成为开年的中国旅游现象。一是许多地方进入哈尔滨,在中央大街上开秀,南方各个民族展示,借着热度扬名,也丰富了哈尔滨的内容,增加了热度。二是吉林省全面开动,延吉风情,长白粉雪,北大湖滑雪,长春城市享受,查干湖深化,梅河口的坦克车都开始拉客人。到底是一个省,范围大,目不暇接。而且,龙江在冰,吉林在雪。雪的吸引力更大,玩雪的花费更多。三是山河四省都坐不住了,采取各种手段,利用各种渠道,开始大秀特秀。这样一波又一波的操作,将会继续产生联动效应,形成淡季之中的旺季。在45年的中国旅游历史中,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画风既然变了,台风也自然要变。好玩的是,网民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先是呼吁,“尔滨这样火爆了,你们在嗑瓜子吗?”再是督促,“你们再不动,我们都受不了了”。跟着是批评“这样搞也太差了”。如此等等,甚至快要酿成舆情事件。几乎是在网民的指挥之下,文旅部门的台风大变,有意见就接受,有批评就调整,迅速形成了良性互动,市场效果也立竿见影。虽然过去两年,在网红激励之下,文旅部门已经有所改变,但是,让官员放下架子,低眉顺眼去服务旅游者,也还是难为了。正是这种难为,才是根本的改变。在网络化社会,自媒体条件之下,消费者的力量空前,不仅是主客共享,而且是主客合一,反客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的情绪价值进一步升华。一是社交平心,即通过社交渠道发散,也通过网络渠道放大。二是感情归心,对任何地方都会有认知,而能够激发感情的目的地自然会归心。三是共情倾心,这是信息茧房的作用,共情起来,倾心相迎。四是是同理知心,超越了信息茧房,在理性的认知中达到情绪价值的最大化。文旅部门的台风必须跟着消费者变化,说到底,是旅游的本质,好玩玩好。我们就琢磨怎么让旅游者好玩,旅游者自然会玩好。
由此,必热带来作风的转变。旅游业是以市场为第一,逻辑上必然是以消费者为上。但是旅游又会产生各种社会功能,形成社会影响,旅游被官场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居高临下的旅游宣传,滔滔不绝的资源介绍,一本正经的废话连篇,也就司空见惯了。这些都是从生产者出发,或者是从官场出发,绝无错误,效果如何是不重要的。这些传统,在此次变化中碰的头破血流。好在现在的文旅官员听劝,而且非常听劝,说的有道理,就迅速调整落实,就会越来越接地气。可喜的是,各地都没有简单抄作业,而是挖掘自身特色。这些天,是两部电视剧在吸引全国,《繁花》就是连续剧,但东北旅游也是一部连续剧剧,高潮迭起,全民代入,且会持续。
元旦只是局部火热,原本冬天是南北两头热,今年的这个南那个南都在下滑。也是,多年以来,一个宰客一个坑客,口碑就不好。只不过仗着天时地利,年年挨骂年年如此。政府不能说不努力,年年整治市场,全国最严。但是商家抵触,客人不领情。何以如此?缺乏友好,孤单场景,单一体验,处处不足。
《繁花》的涟漪效应刚刚开始,高铁上都开始卖排骨年糕和干炒牛河,国人的市场精神自古至今,是无法泯灭的。可以想见,下一个热点城市必是上海,而上海菜则会掀起一波热潮。春节是九天长假,才是真正的舞台。今年,大把的需求会转向海外,尤其是东南亚。与其在这个南那个南挨宰,莫如东南亚,既是异域风情,性价比又高,现在手续又方便。消费的分流自然也会引发国内的竞争,竞争焦点变了,各地都需要重新认识,重新安排。
2023年,是中国旅游的复苏之年,但只是喘过一口气,没有真正翻过身。从45年的中国旅游发展历史来看,则是进入了下半场。一切都在变化,甚至是颠覆。2023年的积累,孕育了一股力量,在2024年年初爆发。大大提升了中国旅游的力量,也自然抬高了门槛,一是高质量发展的开端,二是场景化发展的滥觞,三是特色化的文旅融合。如果还是按部就班的做,恐怕只能被甩在后边。开门红,不在数字,而在做法。新的做法不断出现,新的模式逐步形成,这才是真正的开门红。
图源网络仅供分享如侵删
一审:李雪
二审:吴丹
三审:张翼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