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名山(梵净山)对话 嘉宾互动

时间:2021-10-21 10:51 作者: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2021世界名山(梵净山)对话“议题一:携手共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新格局”环节,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俞建明、孤独星球(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关媛媛、Xcity总裁老法(Frederic Moal)、朴语品牌创始人宋英等嘉宾在现场参与对话互动,深入探讨如何利用新理念、新科技、新模式推动山地旅游消费需求与供给创新,开发更多具有山地资源特色的优质生态旅游消费品,实现和谐共生、永续利用的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主持人(亚洲数据集团副总裁张莉)

我们中国的旅游业,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疫情给旅游业带来冲击,但也增强了人们的健康意识,给国内旅游业带来一些发展的机遇。在中国,具有发展山地旅游的地理条件,同时有越来越多的专业户外运动俱乐部诞生,还有很多旅行社开始从事体育旅游、山地旅游,所以在中国,我们具有发展山地旅游的优势。接下来,进行嘉宾对话互动,讨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新格局下,如何开发特色优质山地旅游产品,实现和谐共生、永续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主持人:天目山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浙江省唯一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在促进人与和谐共生方面,天目山有什么做法?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俞建明:

这些年来,我们抓住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浙江大花园,打造浙江文化公园的契机,在践行美丽经济跟美丽生态,实行良性湖东方面做了一些优异的探索和尝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规划引领。通过高级别策划、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跟发展,围绕着保护地周边三个乡镇编制了区域发展规划,结合当地的产业、空间、文化、群众期盼,编制了300多平方公里发展规划,用来指导整个发展趋势和发展设想。

2.指导理念。天目山是自然名山,但首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突出保护优先,通过保护促进发展,通过发展促进保护。保护区外通过科学规划来明确它的功能布局,产业定位、产业培育、基础设施配套等等。

3.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规划是一个方向,保护是一种理念,那么行动计划就是落地的推动路径。我们围绕产业基础、产业发展空间、群众期盼,分门别类地实施,动态增补。这些年来,我们有效招引、落地、推动了一批项目。总而言之,推动资源整合,整个区域发展呈现良好态势,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周边社区环境更美了,老百姓的保护意识更强了,农民的收入也更高了。我们比较过几组数据,保护区周边的居民的收入远远高于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

 

主持人: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主题孤独星球是怎么看待的,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这方面你们都做了哪些努力吗?

孤独星球(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关媛媛: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时代主题。这些年来,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迫切而且必要。联合国秘书长曾经说过,应对全球性的环境挑战,唯一的答案就是可持续发展,因为它能改善人与地球的福祉。

孤独星球自创立以来,一直在推行一个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理念——“负责任的旅行”。这是一个重要的品牌价值,贯穿于孤独星球出版的所有旅行读物中。作者进行旅行内容调研、产品和品牌宣传推广、市场活动时,都会向读者宣传“负责任的旅行”这个理念。其中提到对环境负责,建议大家旅行时带走自己的随身垃圾,出行时尽量选择低碳环保的方式,比如步行、骑行(自行车)等。

此外,孤独星球也关注人文环境。旅行者深入体验当地的人文环境是旅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过多游客数量会对当地生活的人造成一定冲击和影响,尤其对那些本来生活方式比较传统封闭的人来说,冲击会更大。我们建议旅行者去当地造访时更多光顾当地人的生意,购买手工艺产品时避免讨价还价,这样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造福当地民众。

 

主持人:您认为未来的旅游业应怎样可持续、和谐的发展呢?

Xcity总裁老法(Frederic Moal):

新冠疫情实际上进一步引发了旅游行业的整体反思。如果想与自然更加和谐相处的话,我赞同前面嘉宾讲到过的可持续性旅游,可持续性是一个重点。

我们需要减少“量”,比如说减少交通工具的使用,因为旅游出行产生的污染很多;我们需要减少用于建造钢铁混凝土基础设施的项目投资,这样的投资并不是可持续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减少垃圾,这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来说很重要。

我们现代人经常出游,但是不愿意去“深入体验”,所以说人与自然之间是不和谐的。旅游应该从“大型”到“小型”,比如说去法国或者在中国玩十天,这个概念是“大型”的旅游。但是如果你去一个公园呆几天,花时间去慢慢欣赏,在公园里开展一些活动,这就是一种“小型”的旅游,就有机会与自然进行互动。

主持人:有什么建议能够让我们更好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也能更好的发展经济呢?

Xcity总裁老法(Frederic Moal):

第一个方面,采用“农旅”结合,充分利用当地居民对地形的熟悉,共同开发山地旅游业。比如说做亲近自然的小型旅游项目。谁最了解自然呢,是当地的农民。他们对当地的山川、林地、田地都非常熟悉,他们了解自己村寨的历史、当地动植物,能够带我们去探究自然。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极限运动或是自然运动的可持续方式去亲近自然。在水中、空中、地上、雪上运动,利用不同的自然要素与自然互动。这些运动都需要长期练习,比如山地自行车,它是一项技术性运动,需要经常训练以掌握基本功,并不断精进技术、不断进步。所以山地运动能够将游客变成常客,不断持续。这样的和谐共生并不是单纯的观光旅游,而是让游客参与实践,真正沉下心融入当地情景。

 

主持人:作为驻扎西南的“朴语”品牌创始人,2018年就已经在贵州省独山县创建朴语升级的野奢产品—朴语山居。您觉得用新理念、新科技、新模式推动山地旅游消费需求这一点,酒店和住宿在这其中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朴语品牌创始人宋英:

山地旅游不只是观光,重要的是感受。想象一下,我们住进民宿,睁开眼就能看到星空,周围鸟语花香。在山地旅游里创建短暂的停留之后才能与周围环境产生联动。但是怎么和环境和谐相处呢,这是我们一直在摸索的课题。我们现在基本上可以做到零排放、垃圾分类,也在提醒客人尽力不制造垃圾。

朴语山居民宿原址是一个村庄,我们在附近的山地开发了一些探险、徒步项目,还有定期的森林种植,我们希望附近一些落后的村寨能够共同参与进来。乡村的改变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改变,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所以我希望朴语这个平台能够带动当地老百姓从思维、精神、物质等方面脱贫。

民宿的建筑都是依山而建,我们尽可能还原当地村寨的原始风貌,我们会控制人流量,鼓励低碳旅行。我们希望住宿者来到以后既是山地的守卫者,又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推动者。

我们既在保护中发展经济,又在发展经济中去鼓励这种保护行为。这次会议结束后,我们公司也会就环保和山地旅游主题开展后续工作。我用一句话回答人与自然的问题,如何保护山地旅游资源、促进山地经济、造福山地民众?在尊重环境的前提下,我认为住宿行为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它会带来联动的、有保护性的消费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