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山地区域长期以来被认作是可以亲近自然、感知文化、锻炼身体、净化心灵的美好之所。后疫情时代下,山地旅游成为连接世界、沟通文明的重要力量,其影响广泛体现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对推动经济发展、减少贫困、促进文化融合、缓和地缘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以保护山地资源、传承山地文明、促进山地经济、造福山地民众为宗旨,始终将“推动山地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作为前提和基础。为更好地展示行业形象,讲好行业故事、分享行业精神、发出行业好声音,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两微一网”设“观察与思考”栏目,面向会员单位、涉旅企业、业界专家、意见领袖、旅游达人等进行专访或约稿,形成有思想、有深度的对话访谈。现陆续推出以飨各位山地旅游爱好者与广大读者。
本期对话:神农架林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明磊。
山地君:当前发展山地旅游以哪种形式为主?
明磊:当前神农架发展山地旅游主要以下面两种形式为主:一是除传统的观光产品外,重点打造研学游、科普游、康养等旅游新业态;组建神农坛青少年研学创意馆等市场主体和载体,推出中小学生夏令营、“亲子游”等旅游产品获得了市场好评;发展森林康养产品,依托景区森林生态资源,逐步形成康复、保健、疗养、养老、科普教育等个性化、整体化的森林康养产品。二是推动冰雪+体育旅游发展,建设发展滑雪场4个,成为“北雪南展”战略支点和华中地区冬季旅游的一个窗口和亮点;陆续开发“慢城”自行车休闲观光和老君山户外徒步线路以及“天蛇”线路;开辟体育养生精品线路,开展户外徒步穿越、攀岩、登山、滑雪以及自行车赛等活动。
山地君:在生态保护方面,神农架做了哪些尝试?
明磊: 按照省委、省政府“彰显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价值,建设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充分利用神农架独特的资源禀赋,以思想破冰引领保护升级、发展突围,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统筹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努力走出一条“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成功路子,主要是以创建“三基地三区”为突破口,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
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发挥生物多样性和动植物资源富集优势,广泛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科研平台和生态文明干部学院,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干部教育培训和社会性群众性科普教育培训活动,加强生态科研和成果转化应用,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弘扬神农中医药文化,振兴中医药产业,巩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成果,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建成集保健、理疗、运动、文化、膳食为一体的复合型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国家冰雪与户外运动基地。发挥气候和冰雪资源优势,落实“北雪南展”国家战略,完善冰雪运动和户外运动配套服务设施,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和户外运动,举办冰雪运动和户外运动赛事,培育冰雪产业和户外运动产业链条,建成中国南方最大的冰雪运动和户外运动基地。
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实验区。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深入挖掘自然生态价值,探索生态本底、生态资产、生态资本增值的转换路径,创新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绿色发展模式,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在全国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全国乡村振兴特色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全域美丽乡村,实现生态好、景色美、产业旺、民风淳与人民富相统一,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谐发展的典范,力争在全国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
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在强化保护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旅游、农林、康养等绿色产业,发展绿色金融,构建多点支撑的绿色产业体系,提高生态吸引力、生态竞争力、生态发展力,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建成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目前,全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绿色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社会治理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基本实现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
山地君:生态保护与山地旅游是否有融合推动作用?
明磊: 山地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优良的生态环境。生态保护促进了山地旅游的发展。神农架一是以科学研究为支撑,确保生态保护性开发。大力发展以旅游为主导的绿色、健康、服务产业,旅游融合业态呈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组建国家公园科学研究院、专家咨询库,完成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本底调查,提出体制机制、资源保护、社区发展、科研监测等9方面专家组意见;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绿色就是财富、文明就是优势”的理念,构建以生态保护引领下的多规合一模式,实现严格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传统利用区四大功能分区,严格保护区和生态保育区占93.3%,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占6.7%;详查未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做出资源评价,制定保护和开发措施;制定景区(点)最佳、饱和和极限承载量,避免超规模游客量对生态旅游资源造成影响;委托高校进行食宿资源普查,指导完善旅游接待体系建设;
二是以国家公园为契机,开启全域制度化创新。整合四个“国字头”保护地和三个管理机构,解决保护地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碎片化问题;探索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管理体制;国家公园旅游资源由林区政府、国家公园和旅游企业签署三方协议,实行特许经营。实现资源保护与公益共享相协调,山地旅游与科普教育相统一;
三是开创持续和谐的社区绿色发展模式。实现由伐木人向护林人、旅游人的转变。角色转变。社区和搬迁居民直接间接从事旅游接待服务人员达1.7万;推广生态公益管护工程,让原住民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聘用2469名农民作为管护员,带动17个村5346户15755人脱贫;生活转变。推广以电代薪工程,每户每年补贴3000元,减少居民用柴依赖和砍伐。实施兽灾补偿商业保险,引导农民保护野生动物;生产转变。鼓励原住民优先参与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活动,努力提高收入。通过清洁农业、清洁生产补贴等方式,引导社区居民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林业、绿色农业。形成“一乡一镇一特点、一村一组一特色”的社区共建和发展模式;
四是形成“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生态保护宽度延展。构建区域保护联盟体系,实现各保护地之间连通联保联防;生态产业深度融合。以生态保护地为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开发“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深度体验产品,构建全域旅游综合产业体系;生态文化厚度积淀。在神农架,野猪拱玉米、黑熊掏蜂箱、猴子溜大街等现象时有发生,野外金丝猴实现与人类零距离接触,国际慢城的创建以及美丽乡村的建设,正在推动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
山地君:如何看待未来山地旅游发展趋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新未来应从哪些方面努力?
明磊: 山地旅游市场广阔。也将是旅游业增长最大的领域,中国山地旅游未来可期:一是在疫情爆发背景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亲近自然、融入自然将成为常态,会有更多的游客出游将选择贴近自然的户外山水产品,山地旅游成为下一阶段游客的首选;二是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发达程度提高,山地旅游的市场会更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地旅游新未来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是规划中树立生态保护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尊重自然、顺眼自然、保护自然;
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坚守生态红线和环境底线,扩大自然资本的供给能力,增加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环境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和供给质量;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是制定政策,构建山地旅游新标准。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是把优势资源转变为产品和业态,形成多产业融合。致力于将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把山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多元化山地旅游产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