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游产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和集聚模式 | 《世界山地旅游发展趋势报告(2020版)》第八期

时间:2022-01-25 10:05 作者: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2020年5月29日“国际山地旅游日”线上论坛上,《世界山地旅游发展趋势报告(2020版)》(以下简称“报告”)由联盟理事、世界旅游组织(UNWTO)荣誉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正式对外发布。《报告》是首个关于世界山地旅游发展趋势的全面报告,由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中法山地旅游发展研究院、携程集团、Tripadvisor猫途鹰共同编撰。

《报告》综合了全球范围内山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服务平台的数据资料,通过大量的案例与数据分析,对世界山地旅游市场游客量及旅游总收入进行了测算。据统计,2019年全球山地游客(过夜游客,包括国内和国际游客)已达12.2亿人次,全球山地旅游收入达1.36万亿美元。

《报告》还定义了山地旅游、山地旅游目的地及山地旅游者;详尽分析了亚、欧、非、北美、南美、大洋洲六大地区山地旅游近二十年发展历史及现状;预测了未来世界山地旅游发展趋势,特别针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山地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和预判。未来,山地旅游将继续展示其创造活力、促进就业、减轻贫困和提升地方魅力等能力。

近期将节选《报告》精彩内容分期推送给大家。

 

 

山地旅游的产业管理模式

政府主导模式

在制定提高欠发达的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的政策时,公共行政部门可考虑将旅游业作为实现发展目标的核心手段。这其中,离不开评估旅游业导向发展形式对一些首要/先决条件的要求程度,如充足且适用的人力和自然资源、合适且可得的基础/潜力市场,以及能够吸引和容纳游客的可用物理场所和地点,如果这些先决条件得到完全满足,那么就值得投入公共资源。政府管理人员和项目开发人员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场地承载能力及特征,协作确定最佳发展水平和类型。

与许多其他形式的旅游业相比,山地旅游度假目的地所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发水平往往是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直接关乎其对优质山地旅游项目和客群的双重吸引力,而在市场和金融资源更丰富的发达国家,吸引此类基础设施投资的机会通常更大。由此,发达国家的顶级山地度假区往往成为新兴国家同类项目寻求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基准。这些项目必须提供对等的质量标准,以吸引习惯于高水平山地旅游体验的国内乃至国际游客。此时,由政府主导的统筹前期开发和持续更新就成为必要,但政府应以土地增值、税收增长和社会总收益增加为诉求,控制并逐步退出商业经营业态。

实例:韩国庆州波门湖旅游度假区(Bomun Lake)

韩国波门湖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度假区)位于首尔东南400公里的庆州市,群山环抱,风景怡人。

自1971年以来,韩国政府就一直在执行庆州地区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该规划的一部分,位于庆州城区之外的波门湖地块因其富有吸引力的环境被选定,用以为外国游客提供合适的度假场所。在此基础上,世界银行和韩国政府达成协议,即旅游设施的重点是把波门湖建设成新型度假区。

政府认为度假区的开发不像某个单一的旅游项目的开发,而是一种多角度、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开发和管理中涉及了国家及地方的诸多部门,甚至可说是办一个小社会。

波门湖度假区于1975年开业,当年净外汇收入为810万美元,到1984年一期阶段的3,000间客房全部建成营业时,年度净外汇收入已经达到6,640万美元。此时,该项目整体上提供了约5,400个住宿场所工作岗位,另有1,500个来自区内其他设施的就业机会,间接就业人数则达到1-1.5万,年投资回报率达到18.5%,实际上,至1985年该项目就已实现盈亏平衡,如期偿付世界银行贷款的本息并实现盈利。

经过40多年发展,波门湖现已成为一个自成一体、中等密度、业态完善的湖山主题旅游度假区,为庆州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政府主导山地旅游度假区可持续优质发展的全球样板。在波门湖的支撑下,庆州每年接待的国内外游客量持续增长,2019年达到1140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达到近60万人次,是仅次于首尔、济州岛的韩国第三大入境旅游目的地。

 

社区主导模式

当旅游相关的核心资源可以稳固掌握在山地社区手中时,采取社区主导模式有助保障旅游经济外溢最小化,令旅游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本地社区。根据社区自主能力、核心资源状况、公共服务水平等因素,有一系列社区主导模式可供选择。

1、股份制运营模式

适用范围:适用于资源规模较大,需要由政府提供协调,原住社区具有市场化意识和经验,旨在整体持续开发的山地旅游项目。

运营模式:采取社区集体组织、社区居民和外来企业成立股份制合作公司的形式,将旅游资源、土地使用权、不动产使用权、特殊技能和劳动等要素经过价值评估转化成公司股本,进行股份合作制经营。

社区居民参与方式:社区居民以自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旅游开发。

社区居民角色定位:乡村旅游开发的股东之一。

社区居民的收益来源:入股分红、租金收入、工资收入/经营收入。

实例:哥斯达黎加阿米斯塔德国家公园

哥斯达黎加位于中美洲地峡,属于北美洲,旅游收入是哥国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塔拉曼卡山脉阿米斯塔德保护区/阿米斯塔德国家公园(Talamanca Range-La Amistad Reserves/La Amistad National Park)位于哥斯达黎加与巴拿马两国边界处,哥国一方占大半面积。该公园于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总面积约400平方公里。

公园相关的企业分为所有权和经营权两种属性。专业旅游投资公司作为两类企业的第一大股东,但不具有控股权,以限制其出于逐利目的的盲目开发;地区银行和旅行社分别作为两类企业的第二大股东,间接代表原住社区的利益;社区居民则少量参股,持有旅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双重股份,以增加直接收益渠道;设立社区大会及信托基金会和农村发展委员会,规范旅游收益的分配与使用。

在该社区参与模式中,信托基金委员会、农村发展委员会、社区居民大会是共同的决策机构,项目开发决策、红利使用情况由它们共同决策。居民可以获得旅馆所有权和经营权中的股票股息,以及旅行社缴纳的租金。这些红利被存入信托基金会的一个账户,但其使用由社区居民决定。可以通过基金会实现收益。藉此,阿米斯塔德国家公园实现高绩效、可持续、普惠性的山地旅游社区合作模式,并成为世界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2、政府+公司+旅行社+专业协会模式

适用范围:适用于依托历史性镇村、特色山地农林产区等核心吸引物的山地旅游项目和地区。

运营模式:政府——负责山地旅游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乡村旅游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山地旅游系列专业协会——负责组织社区居民参与乡土艺术的表演、导游、工艺品的制作、提供住宿餐饮等,并负责维护和修缮各自的传统民居,协调外来公司与社区居民的利益。

社区居民参与方式:社区居民以自有住房及手工技艺等参与旅游开发,或自主经营或服务于旅游公司。

社区居民角色定位:山地旅游开发项目的主体。

社区居民的收益来源:租金收入、工资收入、经营收入。

实例:中国贵州省安顺市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

天龙屯堡村寨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喀斯特地貌大山深处,周边有天台山、龙眼山两山脉,是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距贵州省省会贵阳市72公里,自2001年起开发山地乡村旅游。

2001年至2011年10年间,政府、公司、村(协会、村委、村民)、旅行社共投资2760万元。其中:政府投资1270万元,主要用于旅游区的保护建设规划,体育场、停车场、道路、河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投入1140万元,用于文化旅游设施建设,如餐饮、乡村旅舍、活动演出场、陈列馆,村民培训及管理经营的设施设备;村协会、村委、村民投入资金191万元,用于村内公益性建设,如农户的商铺、小店、农用停车场、农用机耕道、垃圾场、餐饮店、加工作坊等;旅行社投入159万元,用于旅游宣传促销、客源市场开发、对外协调联络等。

至2011年,旅游区实现累计旅游综合收入1.79亿元,接待海内外旅游者303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69.3万人次,村民家庭累计经营总收入约1.43亿元,在旅游区总收入占比达到80%。旅游开发后,旅游业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78.9%。从事文化旅游项目经营的农户876户,占总人口的62%,文化旅游直接就业者636人,间接就业者967人,占总劳动力的54%。

如今,天龙屯堡已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与仅次于黄果树瀑布和龙宫的安顺市第三大旅游产品,2019年仅国庆黄金周期间就接待游客21129人次,综合收入241.74万元。

3、公司+单户模式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操作能力强,社区拥有的原生资源主要附着于单户,但由于其资本、技术、获客等能力不足而不易自主变现的山地旅游项目。

运营模式:由地方政府引导,引入公司企业参与山地旅游开发,社区居民以土地等要素入股,共同发展山地旅游。公司企业进行总体经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吸引物营造,市场营销活动,日常事物管理等内容;社区居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分红,在公司劳动获得工资收入,以及房屋租金收入和经营性收入。

社区居民参与方式:社区居民以旅游职业员工身份参与。

社区居民角色定位:山地旅游开发的服务人员。

社区居民的收益来源:租金收入、工资、经营收入。

实例:秘鲁COCLATOURS公平贸易旅游组织

秘鲁库斯科省(Cusco)全域处于安第斯山脉,山地农业特色突出,且拥有库斯科古城和马丘比丘等2处世界文化遗产地,国际游客规模较大,但在2010年之前基本仅有文化遗产观光游,当地社区未能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并从中获益。

COCLA是当地历史最悠久且规模最大的农业合作社之一,成立于1960年代,其目标是向国际市场出口秘鲁当地的农产品,例如咖啡和可可,并获得更公平的价格。这意味着当地农户具备良好的公平贸易经验,理解其可持续收益模式。

2010年,该合作社认识到旅游业的巨大商机,注册成立COCLATOURS旅行社,带领成员农户开拓公平贸易旅游业务,其核心吸引力来自“与负责任的旅游合作伙伴家庭一起向游客分享本地传统生活方式,发现地域文化,以当地人的眼光看生活”。

合作社与旅游专业人士合作,为具有公平贸易证书并采取有机生产方式的农户提供开展旅游接待所需的培训、营销和财务扶持,这保障其充足客流,并令游客消费控制在合理区间。该策略为当地农户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农场的经济活动多样化,为国际游客提供咖啡/可可/马铃薯主题马丘比丘山乡之旅等“替代性”旅行选择,藉此创造更多的收入。

经过近10年的发展,COCLATOURS旅行社已成为COCLA合作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扶持当地家庭农场实现良好的旅游业收益,更有效提升地域农产品牌价值,令农产外销至客源国时实现更高定价,从而获得整体收益的显著增长。

4、“单户+单户”社区集体企业模式

适用范围:适用于单户市场经验和投入能力较好,对土特产、传统手工艺、民俗演艺、运动适用山水空间等核心资源稳定可控的山地旅游项目和地区。

运营模式:社区居民之间合作成立社区集体企业,社区居民既是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同时也是服务人员;此类模式使地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最为真实和完整。但受资金投入有限,对于外部交通进入性和客流大且稳定的周边成熟旅游项目具有一定依赖性。

社区居民参与方式:社区居民联合开发山地旅游。

社区居民角色定位:既是经营者,也是服务者。

社区居民的收益来源:经营收入、工资收入、原生产品销售收入。

实例:中国山东省淄博市池上镇中郝峪村

中郝峪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乡政府驻地池上以南4.5公里,鲁山主峰的阳坡之上,属于典型的北半球温带中海拔山地,森林覆盖率96%以上,夏季平均气温在26摄氏度以下,具备良好的山地旅游和避暑度假条件。

这里的山乡旅游兴起于2003年,村支部与村委会自筹资金1万余元,支持5户村民发展农家乐,形成乡村旅游发展示范户,并以“农户+农户”的非正式组织带领其他农户发展,农户间以非正式村规民约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保障村民与游客友好相处。村民除搞好自家农家乐的卫生和服务外,依然保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

如今,全村规范建设农家乐103户,其中10家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25家被评为山东省5星级或4星级农家乐。外来定居新村民68户,全村年接待康养人口3万人次,并获批为“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2018年,中郝峪村接待游客60余万人,其中消费游客20万人,公司年综合收入达到3000万元,公司资产从2013年的不到700万元增长到2.1亿元,“单户+单户”社区集体企业模式取得实践成功。

5、个体农庄模式

适用范围:以规模农业/林业/牧业/手工业个体户发展起来的,以“山地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通过对自己经营的产业项目进行山地旅游导向的设施、业态和活动改造,使之成为一个完善的山地旅游接待点,此类项目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运营模式:根据其提供的主要体验类型不同,可能的细分模式如:以提供绿色农林牧产品为主的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以提供山乡住宿体验为主的山乡民宿(B&B)模式;提供综合性山地旅游产品的家庭休闲农场/林场/牧场/作坊模式。

美国科罗拉多州Mountain Village镇CSA个体农庄集群
科罗拉多州地处美国落基山脉的核心地带,风景壮丽,物产丰富,其农村地区产业以山地农业和山地旅游的高度结合为特色。Mountain Village镇位于落基山脉西坡,常住人口1434人,毗邻Telluride滑雪度假区。由此,Mountain Village镇的居民依托优质物产和充足客流,发展出山地CSA个体农庄集群。

Borden有机农庄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CSA项目。该农庄位于区域内的历史性农耕社区Pea Green,海拔1700米,建立于1996年。自有农地约90亩,另有约1200平方米的温室,整体通过美国农业部的有机认证(USDA Organic),致力于以有机和可持续农业作法,在一年中的较长时期内为客户种植最优质、最新鲜的花卉、草药和有机蔬果。

以每份495美元的会员资格,在16周的供应季节中,获取近50%的增值服务。农庄还组织一系列会员活动,如会员可观赏、采摘和自配花篮,体验农事和美食活动

至2015年该农庄庆祝20周年时,已稳定在1000个会员左右的规模,农业和旅游业合计经营收入超过80万美元,并推动一系列传统农耕品种的恢复,取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商业主导模式

商业主导模式是最为普遍的山地旅游产业管理模式,可以最大化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可能性。在实际操作中,商业主导模式应遵循几点原则。

一是严格遵守各级各类相关法规和政策。山地旅游开发和运营涉及环保、税收、用地、文化等多元行政范畴,尽管商业性项目以盈利为核心,但必须以合法合规及顺应政策为底线,坚决避免“越界”。

二是积极开展与各类利益相关方的协作。地方政府、原住社区、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其他产业的经营主体等都是与山地旅游的利益相关方,为山地旅游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综合支撑,务须与其探索共赢协作模式。

三是优先保障山地旅游项目的自身盈利。房地产在全球都是直接且显著的收益渠道,但山地旅游项目仍应以旅游活动本身的盈利性为前提,避免过度侧重房地产而负面影响本地社区的经济、文化、生态可持续性。

实例:美国科罗拉多州阿斯彭滑雪度假地

阿斯彭(Aspen)的滑雪运动享誉世界,并且是全年开放的旅游胜地。自1996年以来,私营的阿斯彭滑雪公司(Aspen Skiing Company,后文简称“ASC”)运营着四个滑雪区,致力于实现环境管理以及社会和经济利益。

ASC是当地的主要雇主,提供869个全年工作和2,383个季节性工作,还间接创造了许多服务业工作。从1970年到2000年,服务相关行业的工作从3468个增长到16904个,增幅387%。此外,ASC还扮演着重要的当地慈善机构角色。

ASC的主要目标是在其所有员工、滑雪板/雪板区的客人以及周围社区之中培养环境道德和生态意识。通过与阿斯彭环境研究中心、森林服务处和野生动物部合作,ASC为度假村的所有客人提供了选择多样的山地自然/环境教育计划。

在努力为具有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影响的可持续旅游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ASC承认其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认为有必要优先考虑旨在对环境、社会和商业产生最大和最有益影响的举措。ASC还认识到,需要不断与政府、社区、NGO、研究机构等所有利益相关方合作,以便在将来实现更多的社会经济机会。

 

 

山地旅游的产业集聚模式

观光主导型集聚模式

该模式通常以山地景区为核心,呈现出“单中心+节点”空间形态。

其优势在于“聚焦”,针对观光功能和接待规模等定向配置食宿购娱业态,可以高效释放观光客群的常规消费诉求,并便于主管部门监督服务质量和调控引导客流。

其劣势在于游客规模和停留时间受制于单一吸引物,消费诉求不够丰富,导致难以形成完善的业态体系而仅为消费节点,面对主景区吸引力下降的抗风险能力差,并且多以酒店、快餐厅、购物点等“标准化”业态为主,在旅游经营和收益上与本地社区相对“脱节”。

实例:中国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

九寨沟是享誉全球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差悬殊,是典型的山地型旅游地。

九寨沟自上世纪末启动旅游业发展,在经济指标上增长迅猛,年游客量从1997年18.3万人次到2007年的252万人次,再到2016年的500万人次(2017年发生大地震,至今未恢复正常),增长27.3倍;年门票收入从1997年的1453万元到2007年的4.54亿元,再到2016年的8.05亿元,增长55.4倍。

然而,对于“门票经济”的过度依赖,导致九寨沟的地方旅游产业体系发育不完善、不健康,门票、住宿、购物之外的新业态消费长期低迷,客均停留时间偏短,无法从观光地转型为度假地,经济指标主要靠人次增量拉动,该模式已经日渐难以维系。实际上,在2017年震前,九寨沟的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均已出现持续下滑,单调的体验和业态构成已无法满足当今国内外游客的需求。

九寨沟虽然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但是,多数游客只是看“明信片”,拍“定妆照”,开展“定时定量”的传统观光游,珍稀的生态资源与独特的文化资源均未得到深度挖掘和充分演绎,市场所需的体验消费无从谈起,导致旅游业发展成果折价兑现在景区和漳扎镇,对区域社会经济的综合贡献实则有限,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际游客占比持续下降。

九寨沟当地政府已经高度重视上述问题,正在利用震后重建机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我们相信能够看到未来的积极变化。

 

主题体验型集聚模式

该模式通常以地形、气候、物产等某一优势资源为依托,呈现出“单中心+集群”空间形态。

其优势在于利用优势资源作为“公共吸引物”,充分释放其接待容量和体验可能性,引导该主题下的产业链有序发展,从而实现对到访游客消费绩效的深度挖掘。例如滑雪度假区、温泉度假区、山林康养度假区等都是典型形态,将“观光消费点”提升为“体验消费链”。

其劣势在于对优势资源的依赖性较强,通常难以规避季节性影响,并且目标客群范围相对较小,无法实现对大众客群的普适性,从而往往需要面临与同类旅游地之间针对专项细分客群的激烈竞争。同时,尽管业态集群自身发育较为系统,但与地方产业体系的联动性欠佳,对周边社区发展的带动性一般。

实例:瑞士洛伊科巴德温泉+滑雪小镇

洛伊科巴德(LEUKERBAD)是阿尔卑斯山最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之一,从罗马时代起就因是山中的温泉地而闻名,歌德、威姆佩尔、莫伯桑及大仲马等都游访过这里。

小镇规模不大,但以历史悠久布鲁卡巴特大温泉中心和阿尔卑斯现代温泉浴等两大温泉场所为核心,形成“高端/连锁品牌度假酒店+酒店式度假公寓”集群和“大众度假客栈+家庭式度假公寓”集群,形成合理的业态空间布局。

以滑雪为先导的四季山地运动业态是洛伊科巴德小镇的增值吸引物,其显著提升温泉疗养业态对于新一代年轻客群的用户价值和客均消费频次。小镇附近的滑雪场拥有专业完善的设施和容量充足的场地,完全可以满足大规模高端客群的需求。

依托温泉和运动业态的双重引流,洛伊科巴德小镇的住宿接待场所具有突出的度假地特征,其形式和档次的细分程度极高,可以满足所有客群需求。

如今,瑞士洛伊科巴德小镇无愧于全球温泉+滑雪主题旅游度假地的范本,其统筹实现对温泉主导业态的细分化发展,对山地运动业态的四季化打造和对房地产等高绩效变现业态的积极发掘,该发展模式和策略值得同类地区借鉴。

 

综合度假型集聚模式

该模式通常结合多元化风景和资源,呈现出“多中心+域面”空间形态。

其优势在于弱化季节和题材局限,对大众客群具备广谱吸引力,并可高效分流导流,充分释放到访客群的消费潜力。更为重要的是,其可形成旅游业和原有地方产业门类的融合平台,激发旅游导向下的消费业态持续生长和迭代,显著提升地方产业体系的发展质量和抗风险能力,并有效带动周边社区发展,最终实现最优综合效益。

其劣势在于对全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前置要求较高,需要地方政府具备较强的投入和管理能力,能够有效调控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方向和进度,避免出现房地产业过早过度发展等影响长期整体价值的现实问题。

实例:日本箱根地区山地旅游交通体系

受制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生态环境,交通已成为山地旅游发展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瓶颈问题。相应的,对于旨在打造旅游度假目的地的山地区域来说,构建起进得来且散得开的“快进慢游”全域交通体系就成为必要前提。

箱根是日本著名的温泉度假地,距离东京约90公里。箱根气候宜人,其内融合了山岳、湖泊、湿地等多种自然生态景观,景区内还拥有艺术博物馆、日本传统庭园等人文景观,同时还设有温泉旅馆、大型购物中心等休闲设施,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景区。其中,主要景点包括:箱根汤本街区、雕刻森林美术馆、仙石湿地公园、芦之湖(眺望富士山)、大涌谷火山口遗迹、御殿场购物中心等。

箱根风景区在交通上花费大力气,设置轨道交通(电车)和旅游巴士两种方式进入景区。内部交通上,交通节点及其之间的连接,构成箱根风景区内公共交通系统的骨架。各个交通节点之间提供了多种交通方式,包括登山电车、登山巴士、登山电缆车、观景缆车、观光海盗船等。内外部交通节点的无缝衔接,针对不同交通形式的运行特征,节点设计通过对空间、流线的合理划分,基本实现了全程的“零换乘”。同时,发挥全域旅游交通体系的优势进行运营,箱根风景区的各类交通线路均由小田急公司统一运作,针对箱根风景区发行了便利实惠的通用套票“箱根周游券”,周游券的最大优势在于降低了游客的出行成本。并且,周游券还享有景区内无限次乘坐任意交通工具的便利以及景区内美术馆、湿地公园等折扣的优惠。

日本箱根的地方政府采取公私合作方式,通过构筑多层级多模式的交通衔接体系、设计多品种多组合的联票套餐产品等手段,妥善解决了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体系瓶颈,不但推动主景区的发展,更带动周边吸引物和社区的协同发展,成为以交通引领综合度假型旅游产业集聚的样板。

 

以上内容仅为节选部分,如对《报告》有任何意见、建议,或想就相关事宜与联盟进一步合作,请联系秘书处综合业务部。

联系电话:0851-85557227转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