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疫后共推山地旅游振兴复苏 2020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年会圆满落幕

时间:2020-11-26 13:16 作者: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11月19日,2020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年会圆满落幕。本届年会以“后疫情时代国际山地旅游发展之路”为主题,采取现场与线上直播、场内与场外互动、主体与配套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开幕式暨主题论坛、2020“世界名山对话”、2020“IMTA山地旅游奖”颁奖及路演、企业家座谈会、IMTA会员主题沙龙、“世界名山与贵州山地旅游对话”摄影展、“8·9·00”思享会、山地旅游文化空间展等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活动,同步在新浪新闻、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客户端、Facebook、Twitter等国内外新媒体平台进行直播。

本届年会得到了世界旅游组织(UNWTO)、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WTTC)、亚太旅游协会(PATA)、世界旅游经济论坛(GTEF)、世界旅游联盟(WTA)、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中国-东盟中心、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等境内外国际组织、协会和机构的鼎力支持。

联盟主席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副主席邵琪伟、秘书长何亚非,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局长谢金英,世界旅游组织(UNWTO)执行主任祝善忠,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副省长胡忠雄,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WTTC)总裁格洛丽亚·格瓦拉,尼泊尔驻华大使馆大使亨德拉·巴哈杜尔·潘迪,瑞士驻成都总领事高凯琳,秘鲁驻广州领事馆总领事伊万·席尔瓦,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坦桑尼亚驻华大使馆文化旅游参赞 卢塞凯罗˙格瓦萨先生,西班牙驻广州总领馆旅游参赞安娜 ,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科技参赞兼商务处负责人龚卓龙等众多中外重量级嘉宾相聚一堂,与联盟会员、专家学者、业界精英等共商疫后山地旅游重塑与振兴之路。

一、国际合作,至暗时刻方可共克时艰

疫情之下,全球旅游业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主席德维尔潘在年会开幕式致辞中强调:当前,全球化正面临巨大的转型,政治、人口、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都在不断改变,面对这样的时刻,人们必须对新形势做出评估。当前世界范围内迫切需要建立共同外交,基于普遍利益和关键原则,其中包括和平、环境保护、文化与旅游。

世界旅游组织(UNWTO)执行主任祝善忠也表示,疫情迫使人们重塑旅游业新思维,推动新科技的开发和利用,为世界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新动能。在这个特殊时期,更多的探讨问题、分享经验、携手共促旅游业的重启和复苏尤为重要。

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卢雍政在致辞中谈到,疫情之下,全球旅游行业遭遇寒冬,也正是国际性组织发挥集众智、汇共识、聚合力的作用之时。当前,国际合作新格局正在形成,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作为全球山地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平台,联盟成员要在加快建立多边信息交流和对接机制、探索全球旅游业合作及治理创新、加强风险管控、推动入境便利化等方面共同努力,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联盟秘书长何亚非提出: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世界经济受到了重创,国际旅游业受到巨大打击。与此同时,全球地域政治矛盾加剧,大国关系紧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威胁同时袭击人类,人们面临的风险和困难,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大。联盟会员要有同舟共济的精神,努力克服困难,团结力量助推山地旅游的复苏和振兴。

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WTTC)总裁格洛丽亚·格瓦拉表示,面对当前的困难局面,大家可以共同克服挑战,也可以共同复苏。根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数据,在过去9年中,旅行和旅游业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全球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见旅游业对于世界经济、就业的推动作用是明显的。此次的疫情对于世界旅游业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但是,如果能通过公共和私营部门共同协作,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和标准,就能够从疫情中复苏。格洛丽亚·格瓦拉认为,恢复国际旅行是至关重要的,采取协作措施重新开放边界非常重要。针对疫情,需要实施国际检测协议,游客在旅行前进行检测,避免病毒的输出。

推进国际间合作也是其他山地国家的共识。尼泊尔驻华大使马亨德拉·巴哈杜尔·潘迪(Mahendra Bahadur Pandey)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与其他山地国家携手并行,加强知识和技术分享方面的协调合作。山地旅游在为当地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因气候变化对山地脆弱的生态系统以及薄弱的基础设施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要缓解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不仅要在山地地区周围,而且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深刻的系统性改革。而在此次疫情期间,建立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非常重要,这不仅有助于释放合作潜力,而且有助于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在致辞中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国-东盟中心将与各界朋友一道,在交流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携手共创,破解难题”也是本次年会的目的所在。本届年会上,国际山地旅游联盟首次境内外国际旅游组织、协会、权威机构正式签署战略协议,旨在加深互动合作,利用各自平台资源和专业影响力,通过联手举办涉及山地旅游及相关领域的会议、会展等活动助推全球山地旅游发展。

此外,2020年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继续多渠道开展外联,共有来自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尼泊尔、缅甸和中国等6个国家26个机构的新会员加入联盟。目前联盟会员总数达到181个(包括境内会员101家,境外会员71家,个人会员9名)。联盟会员所在国家数量进一步增加,结构和分布进一步合理优化,“朋友圈”越来越广泛。

正如德维尔潘致辞中所说:山地旅游是一个充满惊喜和冒险的世界,国际间的政策和良好实践的交流是必需的,互补性和互惠性不应该被竞争规则取代。加强国际间合作,才能更好地助推山地旅游发展,为全球旅游业赋能,为全球经济发展及人民幸福生活做出贡献。

二、各抒己见,共议疫后山地旅游复苏之路

当前新冠病毒疫情在中国已得到有效控制,旅游业复苏成效明显,但从全球看,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在肆虐,全球旅游业未来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年会开幕式暨主题论坛上,多位嘉宾各抒己见,为助力旅游业复苏发展纷纷献策。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谢金英局长在致辞中说:当前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世界经济社会受到巨大冲击,全球旅游业未来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和不确定性。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作为旅游领域的一个重要交流合作平台,在当前需要旅游业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关键时期,要凝聚行业力量,谋求疫后山地旅游复苏发展之路,为全球山地旅游业的复苏和振兴注入信心和力量,取得积极影响。

联盟主席德维尔潘在致辞中谈到:“山地旅游应该秉持可持续发展,将农业、自然活动、地方文化、户外娱乐与保护自然和生物多样性有关的体育活动结合起来,成为当地社区的优势。这样一来,山地旅游可以为社会变革和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在一个越来越被城市化所主导的世界里,山地旅游有着强烈的需求和互补性。其次,山地旅游需要发展新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模式,并与管控下的游客流量相结合。基础设施的模式应符合山地的限制,不破坏这些地区的景观与和谐,这意味着小规模建设,尊重当地传统,接近自然。我们应该寻找有创意的本土解决方案和举措考虑到每个地区的特殊性,为不同的人群和旅游类型提供不同的服务。此外,创新也是必要的,5G和人工智能兴起的技术转型都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联盟副主席邵琪伟在演讲中表示,要针对当前世界及旅游业变化、疫情对旅游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现代科技对旅游业的深刻影响做好深入研究,研究和储备各类政策、措施和制度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可行的应对措施,同时也要充分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全面提升国际旅游和国际山地旅游的发展水平。

何亚非秘书长在作联盟2020年度工作情况和2021年工作报告中说:2020年在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下的联盟,为巩固会员交流合作基础,创新开展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2020“国际山地旅游日”活动,积极筹划2020联盟年会,设立了“IMTA山地旅游奖”;在有效推动“三个平台”建设,做实做强“山地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与评价平台”和“山地旅游投资合作与创新平台”上不遗余力,筹建了联盟专家委员会与投融资委员会(并于年会开幕式上正式成立),发布了《世界山地旅游发展趋势报告(2020版)》,并启动了《山地旅游徒步指南》编制工作。2021年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将继续加强外联,做好会员服务;继续做优做实交流平台,塑造行业品牌;发挥联盟渠道优势,促进项目投资合作;整合智力资源,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德国巴伐利亚州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曼丽博士为我们呈现了当代科技数字化下的德国巴州与山地旅游,凸显出科技引领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她表示,要将迅速发展和强力的科技驱动力应用在促进旅游业发展上,要对整个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供对各个不同行业的支持。企业以及政府在疫情之下也要针对旅游业企业进行一些补助补贴,来推动旅游业的收入。通过激发合作潜力推动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相互交流。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深度剖析新冠疫情N个阶段与当前旅游现状,总结出疫情下中国的旅游做法对于全球旅游业的现实意义。他指出“旅游已经伤元气,但总有追求。中国的市场表明,自驾车和营地成为亮点,山地旅游成为追求,可以在沉重的疫情之下谋求新方式。疫情缓和之后的反弹,应当是一个过程。先省内,后跨省;先周边,后远途;先东部,后西部;先国内,后国际;先商务,后旅游;先散客,后团队。

华侨城旅游投资管理集团总裁张树民则在主题演讲上提出:文旅产业‘内循环’需要登高而瞻,捷足而行。当下文旅产业的本土‘内循环’出现了一些困境,比如普遍投资回报率低,综合效益不佳等。“文旅产业‘内循环’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政策的演进推动、商业的模式起步、创新能力的增强和文旅的融合深化。”文旅产业的“内循环”发展要抓住新的市场机会,如传统需求端、中介端、供给端、智慧端机会的提升,新目的地开发机会、新高质量服务机会、新快渠道营销机会等,利用新变化、新契机、新逻辑助推文旅产业的“双循环”变化与“内循环”契机。

基于对后疫情时期和疫后山地旅游,将从传统观光进阶到产品业态模式优化新周期的判断,联盟设立了“IMTA山地旅游奖”,旨在通过梳理整合当前山地旅游产品及资源,树立细分领域标杆,提振山地旅游产业疫后重塑信心,力求形成行业引领示范。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瑞士阿尔卑斯少女峰铁路公司、莫干山郡安里度假区荣获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奖;大雪仙踪林DMO 大雪山国立公园、焦作云台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宜章莽山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荣获最佳山地旅游目的地奖;贵州清溪湖旅游开发公司、LLC RuTravel旅行俄罗斯厄尔布鲁士山徒步线路荣获最佳山地旅游户外运动奖;尼泊尔珠格尔假期旅游(安娜普纳登山大本营徒步线路)、Zara Tours旅行(非洲乞力马扎罗马拉古徒步线路)荣获最佳山地旅游徒步线路奖;法国户乐(法国户乐)、塔吉克斯坦阿勒途奇登山旅游有限公司(阿勒途奇山地旅游营地)获得最佳山地旅游营地奖。

三、名山对话,积极打造山地旅游交流平台

2020山地旅游联盟年会召开之际,正值全球旅游业遭受新冠疫情冲击,从停滞走向重启复苏的关键时点。“‘世界名山对话’此期间举办,将有助于提振业界信心,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联盟秘书长何亚非在致辞中表示。11月18日,来自瑞士、印尼、尼泊尔、日本、智利和中国的十多个名山代表和专家齐聚贵阳,通过线上、线下“双线”互动,分享以名山为代表山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和经验。

“世界资源丰富多样、天赋异禀,希望今天的深入探讨能够开启一个名山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瑞士驻成都总领事高凯琳(Ms Conny Camenzind)如是说。

秘鲁驻广州领事馆总领事伊万·席尔瓦 (Ivan Alexander Silva Rivera )表示,生态与安全助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当前正处于全世界旅游业的艰难时期,疫情之下也让人们意识到生态与安全的重要性,坚持生态与安全,将旅游更加规范化,为游客建立信心,才能在全球范围内重启旅游。

展望疫后世界名山可持续旅游之路

世界上每一座山峰都有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特点、独特的文化,也有自己独特的原住民人文风情。在利用先天条件优势的同时,更要不断找寻新灵感,挖掘更多新机遇,真正创造一个健康、绿色、可持续的旅游业。

世界旅游组织(UNWTO)旅游市场情报和竞争力主管桑德拉·卡尔沃女士(Sandra Carvao)在发言中介绍,面对疫情,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一直在与联合国的其他机构、私营部门及其成员国紧密合作,以切实缓解疫情危机的影响,并加速复苏的进程。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认为,当前的重点在于提供流动性和保障就业、社会协议和卫生法规方面的安全和保障、公私合作、负责任地开放边境、旅行协议的协调与调控。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和本届年会的主题山地旅游联系起来,得出以可持续性为导向的细分市场机遇,乡村旅游、自然旅游和健康旅游等细分市场将是当前的重点工作。

随后,坦桑尼亚驻华大使馆文化旅游参赞卢塞凯罗˙格瓦萨先生(Mr. Lusekelo S. Gwassa) ,尼泊尔萨加玛塔(珠峰)、长白山、瑞士阿尔卑斯少女峰、莫干山、印度尼西亚林贾尼火山国家公园、河南云台山等全球各地的名山代表就“展望疫后世界名山可持续旅游之路 ”展开了交流讨论。

尼泊尔国家旅游局局长达南杰·雷格米博士在讨论中表示,珠峰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游客,不仅因为其奇特的山地景观、良好的本土服务,还在于当地的国家公园秉政着环境友好型的责任和义务,提供出最好的旅游资源,这成为了旅游产品创新中的一个部分。

阿尔卑斯少女峰铁道公司CEO乌斯·凯斯勒(Mr. Urs Kessler)也表示,尊重自然,是少女峰铁路公司成功的关键。2022年中国冬奥会正在筹备中,乌斯·凯斯勒认为中国可以参考瑞士的一些做法,比如说设立有距离的卫生组织框架,建立良好氛围,打造品牌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等。

印度尼西亚林贾尼-龙目火龙目火山园总经理法里德·扎伊尼(Mr. Farid Zaini)在在讨论中说到,当前林贾尼正试图制定出最佳的方案,来发展后疫情时代的山地旅游。通过制定徒步旅行的标准运营规程,并采纳新冠肺炎疫情协议,对游客数量进行限制,并以虚拟旅游和社交媒体的形式进行推广等方式与游客互动,以此吸引游客。

坦桑尼亚驻华大使馆文化旅游参赞卢塞凯罗˙格瓦萨也表示,面对新冠疫情,山地旅游目的地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体系和流程,通过管控防止疫情,助力旅游复苏。 他认为,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需要利用当地的一些策略,比如与航空公司签约,进一步促进安全措施的有效执行。

作为参与这一环节的中国名山代表,吉林长白山管委会旅游文体局局长耿德勇指出,疫情新常态下景区需要高质量地推进疫情防控和旅游复苏,比如长白山注重于挖掘自身的“冰雪旅游”这一品牌,其他的山地旅游目的地也可根据自身特点打造品牌效应。

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洪延艳表示,推进旅游复苏,安全是前提,政策扶持是保障,人才是活力,市场是关键。

河南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冯进松指出,疫后旅游的复工复产工作重点是把优质服务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以“五员一体”的服务模式,通过智慧服务提升游客满意度。

构建消费新需求的山地旅游目的地

无论是全球各山区的原住民,还是前往各大名山盛景旅行的游客,构建消费新需求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势在必行,这样不仅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更能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制定了行业特定安全旅行协议,涵盖了十个行业,包括航空公司、机场、旅行社、酒店和旅游景区。通过制定基准协议,可以建立游客的信心,以世界领先的健康和卫生标准来保护消费者和员工,继而拉动消费。”正如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WTTC)资深区域经理安德鲁·布朗先生(Mr.Andrew Brown)所说。逐步建立旅行者信心、刺激新的消费者需求,是开启全球旅游和山地旅游复苏之路的理想方式。

国际旅游研究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从山村文化遗产角度,分享了打造山地度假型景区的新思路,也为疫后旅游新消费需求提供了山地旅游的解决方案。他认为信息技术的变化也是开展旅游的助力,在山地能够开展各种旅游产品,比如登山、运动、观光、生态等,其中度假是最大的目的地摄入。遗产活化是文旅消费时代的市场需求,通过活化传统村落、自然遗产、文化体验等,推动消费结构从“购买商品”转向“购买体验”,旅游方式从走马观花逐渐的转化为深度游、寓教于乐,体验方式从实用主义消费观升级到享乐主义消费观。

构建消费新需求的山地旅游目的地也要了解当前的游客趋势,西班牙泰德峰国家公园代表,西班牙驻广州总领馆旅游参赞安娜 (Ms. Ana Lafuente) 认为山地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必须要有丰富的内容,包括动植物资源、山地景观、适宜的气候、丰富的旅游产品等。同时,这些内容必须是高质量的,让消费者看到丰富的内涵,才能够吸引消费者。

日本北海道大雪山国立公园代表荒井一洋则表示,“针对新客户需求开发山地旅游,最重要的就是真实性,即重建和重新推行我们的山地生活方式。这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要付诸行动却是困难的。”人们出来旅行最想要的是寻求体验真正的文化,而不是“人造旅游产品”。

四姑娘山户外运动中心主任杨伟太表示,当前山地户外运动势不可当地进入到人们生活中,而对于开发和保护这一点,不必刻意阻挡开发,但是要做好有效的管理、疏通,从而进行保护。

智利“圣地亚哥世界山地旅游之都”项目总裁迈克尔·莱瑟比(Mr. Michael Leatherbee)认为公共、私人、学术和民间社会组织可以共同募集社会资本和集体建设愿景,推动有效的决策,制定战略路线图,指导目的地发展,使山地旅游目的地成为游客心愿清单上必去的目的地。

与此同时,同质化产品已经不足以满足用户需求,在利用特有的山地旅游优势之外,目的地还需打出差异化。“很多人对旧的传统旅游方式已经毫无兴趣,他们认为传统旅游方式没有挑战,对自己毫无帮助,也没有尊重自然。那么,洞穴旅行刚好适合他们。”贵州十二背后旅游集团董事长陈进对现代年轻群体热衷的旅行方式做了分析。

作为2020“世界名山对话”的主持人,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全球副主席陈平也分享到:“现阶段旅游需求虽然受到暂时抑制,但从未消失,人们对美好旅行生活和文化休闲活动的向往程度只会越来越高,国际山地旅游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将迎来一个全新的、生态的、可持续的山地旅游发展体系。把旅游作为一个基础产业,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想创造更多的机遇,为所有的参与者,包括旅游者、企业家、旅行社等等各方面提供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模式,这样人们可以不断地充实人生体验、生活体验。”。

四、精彩纷呈,配套活动丰富年会内容

本届年会内容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就在会前举办的“山地英雄会、车窗风景线”首届中国自驾旅游产业联合会会长峰会暨贵州经典自驾旅游线路推展会上,25家来自不同省份自驾游产业联合会会长齐聚,畅谈国内山地旅游及自驾游发展之道,为贵州乃至中国山地旅游、自驾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同时发布了“原生态穿越之行、最美乡村游、温泉康养之旅、红色文化之旅、深度民族风情游、山地运动之旅”六条贵州自驾游旅游精品线路。

“助力贵州山地旅游高质量发展”企业家座谈会上,著名旅游专家魏小安、世茂集团副总裁唐鸣、华侨城旅游投资管理集团总裁张树民、十二背后旅游集团董事长陈进等全国各地30余位会员企业家、机构负责人就如何“助力贵州山地旅游高质量发展,探索山地旅游发展新模式、走出新路径”展开了对话。

19日,2020“IMTA山地旅游奖”路演暨商务交流在联盟总部举办,5个奖项的代表和入围机构代表进行路演,专家作现场以及连线点评,借此联盟平台,将山地旅游优质资源展现。新需求、新市场、新消费“8·9·00”思享会上汇集80、90、00后创业者、艺术家、音乐人、摄影师、媒体人、咖啡师、广告策划人、民宿老板、烘焙师、酒馆老板等不同领域的分享人,从他们的视角来看一看这个不一样的世界。

除了思想上的交流,年会也将会带来触击各个感官的盛宴,18日至22日举办“世界名山与贵州山地旅游对话”摄影展和山地旅游空间展。摄影展以“世界名山与贵州山地旅游对话”为主题,是本届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内、国际知名摄影家的积极响应。在摄影师提交的近3000幅作品中,精选出170幅地处中国、日本、俄罗斯、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尼泊尔、法国、瑞士、新西兰、英国、南非、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山岳摄影作品和一批反映贵州山地旅游文化的摄影作品。在摄影师独特的视角和奇妙的光影变换中,身临其境地畅游在世界名山之巅,这是一场来自世界与贵州山地旅游文化的光影碰撞和对话,更是一股助推山地旅游向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和可持续发展新目标不断前行的强大力量。山地旅游空间展中,依据山地观光、休闲、度假、娱乐、教育、运动及不同旅游形式,邀请山地攀登、探险、考察、野外拓展等特色旅游项目创业者,以大家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到的方式展现山地旅游文化。现场主要设有四个展区,以80、90、00新青年一代的视角为中心,从文化体验、环境保护、文青思潮、文创手作、美食品鉴等方面,展示了山地文化的多样性及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