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德江县,傩戏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已有数千年历史。德江县因为保存了傩戏原始和完整的面貌,被誉为中国傩戏之乡。
傩戏又称傩堂戏或傩坛戏,德江本地土家人叫“杠神”。它是一种佩戴面具表演的宗教祭祀戏剧,作为一种古老民间风俗活动世代流传至今。德江傩戏由面具、画案、法器、傩堂以及傩艺师们的唱跳戏等组成。傩戏是一种驱邪纳吉、酬神娱人、有民族意识特点的活动。资料显示:德江傩堂戏于2006年5月2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德江傩堂戏博物馆。
傩戏是贵州省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其发端于古代傩仪,盛行于商周时期,自汉代以后,它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的礼仪祀典。约在宋代前后,傩仪开始衍变为旨在酬神还愿的傩堂戏。
走进德江县,记者通过探访傩文化博物馆、傩戏传承人、文旅相关部门等,了解傩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状。
在德江县傩堂戏博物馆,记者见到了馆内珍藏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傩戏面具,这些傩面具色彩鲜明,形态古朴,工艺精湛。在雕刻细节上,傩面或狰狞可怖、或憨态可掬、或慈眉善目、或不怒自威、或端庄肃穆、或诙谐幽默……傩戏面具生动地刻画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面部神态,它的多样性,也是德江傩戏文化的一大特色。
馆藏傩面具。
德江傩堂戏博物馆负责人冉勇。
德江傩堂戏博物馆的负责人冉勇告诉记者,对他而言,傩戏面具可谓是傩戏的灵魂所在,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收集,他的馆藏傩面具达到数百件之多,这些面具除了能够充实馆藏,还能激发他的文创思路。“我每天都要花上一点时间仔细观察各种各样的傩面具,从中寻找创作灵感。”冉勇如是说。
除了傩面具,博物馆内还陈设了不少傩戏画案、法器、蜡染刺绣、傩堂模拟场景等,其中还有两件珍贵的藏品,是有着复杂刺绣工艺的傩戏法衣。据冉勇介绍,这两件傩衣分别是明清两朝时傩艺师跳傩时的穿着,傩衣工艺复杂,刺绣精细,应该是当时地位较高的傩艺师的物品,十分难得。
德江傩堂戏博物馆内面具墙。
文创工作室墙壁。
当记者问及傩文化在当下的传播和创新,冉勇脸上出现了自信的笑容,他带领记者参观文创工作室,一边展示现有产品,一边介绍,他从开傩戏文化公司,到现在运营博物馆,十几年来一直在探索傩戏文创的产品方向。如今,冉勇的工作室除开发生产傩面具相关工艺品、文玩摆件以外,还积极探索将傩戏元素融入生活方方面面。如茶、酒等产品的傩元素外包装;酒店、茶馆等场所的傩文化面具墙设计;傩面造型的打火机、折扇等生活用具;傩文化服装等。冉勇说,为了最大化地利用好傩戏面具这一重要的文化符号,工作室还聘请了专业人员,对馆藏傩面具进行电脑3D建模,以便规模化3D打印后投向市场。
傩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安永柏。
无独有偶,对傩戏颇有研究的还有一位老者,他就是德江县稳坪镇的傩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安永柏。
安永柏生于1964年,从12岁即跟随父亲走江湖,跳傩戏,如今已入花甲之年。记者走进村巷,很快就找到了安永柏老人的家,听到记者是为傩戏而来,安永柏老人十分高兴,热情地出门迎接。稍坐片刻,老人已然换上傩衣,戴上面具,为记者表演傩戏《引兵土地》剧目片段。古朴的唱腔一出,老人如同变了一个人,声音洪亮,气势不凡,古朴的声线顿时让人如同穿越时空,舞蹈步伐灵活又充满力量,令人肃然起敬。直到老人谢幕,观者仍意犹未尽,记者被老人的表演深深震撼。
傩面具文创产品。
傩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安永柏。
安永柏老人告诉记者,德江傩戏持续传承至今,离不开一代代傩艺师们的辛勤付出,现如今,德江傩戏坛班有131坛,傩艺师有九百多个。多年来,傩艺师们除在本地跑傩跳傩,还去外省,乃至出国演出,每一次都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安永柏曾在2006年赴日本冲绳和东京表演傩戏,2013年到我国台湾省演出。为了更好地传承傩戏,安永柏老人不仅家族世代从事傩艺,前几年,他还开办了傩戏班,招收了五十多个小学员。
原德江县文化局局长谢勇。
原德江县文化局局长、傩文化研究专家谢勇告诉记者,德江的傩戏还是后继有人的,傩戏班有十几岁的学生,有八十多岁的老人,最近有个学员安江飞,他是研究生学历,马上请职(“请职”是傩戏传承的一种习俗),请职后他就可以成为掌坛师了,证明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傩戏文化。
德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张金宁。
记者问及文旅部门对于傩戏保护传承的具体措施,德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金宁说:“在傩戏的保护传承上,我们有这么一些措施:一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推进傩文化的整理、挖掘、研究,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再一方面,是要恢复傩文化的展演、研讨活动,推动文旅融合,达到保护传承的目的;三是通过展演和研讨活动,形成一批可摸、可感、可用的文化实物。”
德江傩堂戏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戏种之一,有“戏曲活化石”的美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不断吸引着众多学者和游客前来研究和鉴赏。在当地傩戏传承人及相关部门的共同重视下,相信傩戏文化一定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一审:李雪
二审:吴丹
三审:张翼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