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游、出境游的复苏,正在加速国内旅游业信心的重塑。2022年,国内头部OTA企业相继交出了盈利的成绩单。
同程旅行3月21日发布的业绩显示,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65.8亿元(人民币,下同),经调整的净利润为6.5亿元。基于付费用户规模的提升以及产品线的纵深发展,该公司对于今年的业绩预期表示乐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财报中,同程旅行认为,自今年春节旅游高峰以来,复苏趋势转强。“我们对中国旅游业的复苏持乐观态度,并认为其将于2023年出现显著反弹。”
事实上,在业内对于旅游产业全面复苏的期待下,属于OTA平台新一轮的全面竞争再度打响。用户流量、业务生态以及数字化转型,都将成为各企业之间的“主战场”。
用户付费比率有所提升
分业务板块来看,交通票务和住宿预订服务是同程旅行的两大核心业务。
2022年,该公司交通票务服务业务因疫情反弹导致需求下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实现板块收入33.79亿元,营收占比为51.3%。不过,其住宿预订服务业务顶住了疫情压力,出现微增——实现板块收入24.15亿元,营收占比提升至36.7%。
值得一提的是,以广告服务、会员服务、商旅服务、酒店管理服务等业务内容的其他收入在去年呈现明显增长——实现板块业务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17.9%,营收占比提升至12.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错位竞争塑造了目前国内OTA平台三足鼎立的局面:携程把握商旅群体,同程主攻下沉市场,美团专注本地业态。这其中,作为下沉市场的OTA龙头,以酒店、交通业务起家的同程旅行依托流量优势,快速占据低线城市。而其用户付费规模的扩大成为其流量资源的核心支撑。
根据财报,虽然同程旅行去年业绩同比有所下滑,但其2022年付费用户规模达1.9亿,较疫情前(即2019年)增长了23%;平均月活跃用户达到2.3亿,较2019年增长了13.9%;平均月付费用户达到2970万,同比2019年增长了10.4%。
需注意的是,过去三年,疫情加速了下沉市场旅游在线渗透率的提升,也使得同程旅行非一线城市的用户群体规模扩大。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同程旅行有86.5%的注册用户来自非一线城市;过去一年里,微信新增付费用户中60.3%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背靠“腾讯流量”,依旧看到同程旅行持续拓展多元化流量入口的身影。
根据其在财报中介绍,该公司其他线上、线下拓展的流量渠道包括:与主要手机厂商合作,植入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轻应用程序;与旅游景点合作,丰富其在短视频平台上的产品服务;与酒店合作,利用二维码扫描功能扩大获客群体。
整体而言,同程旅行过去一年GMV达到1227亿元,其用户付费比率为12.7%,较2021年增加了0.5个百分点。
发力下沉市场和供给端
防疫政策的调整以及出境游的复苏,正使得国内旅游业期待全面反弹。
中国旅游研究院今年2月份发布的报告预测,2023年全国旅游市场全年将呈现“稳开高走、持续回暖”的态势。并且,暑期有望迎来全面复苏。该研究院预计,今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约45.5亿人次,同比增长73%;出境游客人数有望超过9000万人次,同比翻一番。
实际上,经历了过去三年疫情,国内旅游消费主体和消费形式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对于旅游企业而言,过往旧的增长模式不可能让旅游业重回黄金时代。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便指出,“旅游行业从业者重拾信心的同时要针对市场变化积极作出调整,跟上新时代的步伐。以科技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创新推进产业的变化,从线路产品的设计到人员配备再到设施的完善和服务的提升,旅游业必须要做好迎接井喷的充分准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对于OTA企业而言,产业复苏之下,一场有关业态构建的全方位竞争已经开始。
以同程旅行为例,2022年12月,该公司宣布收购同程国旅,完成旗下旅游度假业务的深度整合。而在疫情期间,其在酒店、机票、火车票等常规旅游出行品类基础上,加强了景区门票、旅游度假、酒店套餐等业务线的产品和服务能力,并完善了汽车票、打车、公交、民宿等全链路旅行服务体系。这也意味着,该公司的服务已经从长途旅游出行延伸至休闲度假、生活服务等高频场景。
不可否认的是,上述业态的纵深发展,是同程旅行不得不做出的应变之举。
疫情之后,对OTA的流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这需要OTA企业一方面要能够触达更广泛城市用户,另一方面要有足够高频的业态做支撑。
对于今年展望,同程旅行CEO马和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将坚持核心战略,进一步加大在下沉市场和供给端的投入。
(同程旅行为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