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2022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打响上海旅游品牌”。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看来,“打响上海旅游品牌”前瞻谋划,恰逢其时。2021年,上海旅游业加速复苏提振,已成为全国都市旅游的首选城市,全年旅游总收入比2020年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八成,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文化和旅游总投资实现86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方世忠也提到, 2021年,上海市建成了100家“演艺新空间”和100个“家门口好去处”文旅民心工程,推动上海旅游节与“建筑可阅读”破圈迭代,构建了“处处是景、时时宜游、行行可看、人人共享”的美好图景。
方世忠提到的“建筑可阅读”正是上海市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简称“春秋旅行社”)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主打本地客源深度游的“春秋微游”项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春秋微游”项目历经6次迭代,创新研发出150多个产品,让21万人次从不同角度重新阅读这座城市,微旅游产品也正在成为春秋旅行社旅游板块的新增量。
“做微旅游产品,我们首先革新的是观念。”在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春秋旅行社副总经理周卫红看来,传统旅游人定义旅游就是“在一个时间段,离开自己居住的地方,住宿和游玩在异地”。
“疫情限制了脚步,也让我们意识到要打破惯性思维。城市居民和商旅客人在碎片时间里也有对高品质旅游的需要,用以释放工作压力,发现生活新乐趣。”周卫红表示。
但需求不是产品,一个高质量的旅游产品要对客群进行细分。春秋旅行社在上海经营都市观光巴士10多年,在1.5个小时的观光行程中,游客能直观地看到城市的面貌,但这些建筑和空间背后有什么故事?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的诗意、休闲的状态怎么样?曾经又有哪些名人与这座城市有过交集?如何用好这个交通媒介,满足乘客需求?
经过调研和研判后,他们发现,不同人群对于城市的兴趣偏好差异明显。
老上海人希望看到城市的新变化;新上海人想要知道纯正的海派文化和历史;中共一大、二大、四大纪念馆早已成为打卡地,但如何才能真正了解到红色文化精髓;怀旧的群体如何在工业园观察上海曾经的辉煌工业史;年轻人喜欢上海独有的“小资”调性;假期中的学生更倾向于了解与上海相关的航空航天和冬奥故事……
面对新需求,就要创造新供给。6次迭代中,“春秋微游”从单纯走马路的微游和骑游,扩展到了环保地铁游、观光车游、浦江游船游等多个交通方式游上海;游览形式也从单纯的导游说、游客听,扩展到了剧本杀、悬疑杀、难题解密等高参与度模式;文化角度也从听故事、看风景扩展到了看话剧、听歌剧、走进传奇酒店等多种复合文化的享受。除此之外,春秋旅行社与上海各区文化和旅游局深度合作,结合各个公共文化空间和各类公益文化活动,让公益旅游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春秋微游”产品好评率达99%,复购率超过10次以上的游客很多,甚至还有游客为产品的创新和研发主动提供线索和资源。不到两年时间,新推出的微旅游产品达150多种。
2021年6月17日上海市新发布《关于支持上海旅游业提质增能的若干措施》(简称“新12条”)助力上海旅游复苏。其中,实施上海旅游倍增计划和高峰工程,启动两个千亿重大旅游投资项目,推动上海文化和旅游各项发展指标全面恢复性增长。“新12条”注重拓展旅游发展新市场,实施“上海旅游宣推计划”,鼓励企业拓展面向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小学等拓展旅游消费客源市场,提供党建主题研修活动、研学实践教育等服务。
“新12条”中鼓励企业拓展旅游消费客源市场的相关措施,与春秋微旅游全力拓展的本地游客、向城市主人讲好上海故事的做法不谋而合。周卫红表示:“提供党建主题研修活动、研学实践教育等服务也成为2021年春秋微游的亮点和增量。在政策的鼓励下,导游们更加自信,忙碌得更有方向。市场活起来,企业的发展就看到了希望。”
今年,上海还将打造高品质旅游民生。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和精细化管理,依托上海深厚文化底蕴,全面实施“道路+”“公园+”“生活圈+”三大文旅工程,打造更多“小而美”家门口的文旅新空间,同时,着力将“一江一河”和“建筑可阅读”打造为代表海派文化的大IP,以百姓视角,向世界讲述中国和上海的“诗与远方”,让在者舒心、来者倾心、未来者动心。
在这个目标指引下,“春秋微游”还将给市民、游客带来更多随处可见、随手可得、随心可享的文化和旅游特色产品服务,让市民和游客在可参与、可互动的沉浸式体验中,感受上海“建筑可阅读、街道可漫步、城市有温度”的美好生活图景。
“春天种子能破土萌发,正是因为经历了寒冬中的忍耐和积累。春秋人厚积薄发,已经做好了准确,为市民和游客讲好上海历史、发展和未来的故事。”周卫红表示,“我们相信,待到跨省游、出境游全面恢复的那一天,与我们一起‘踏街’的游客,一定还会选择同我们一起奔向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