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中国迎来今年首个出游小高峰。其中,乡村旅游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气王”,北京市文旅局的数据显示,乡村游累计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近90%。
“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2021年2月25日, 原“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替换成“国家乡村振兴局”,标志着乡村振兴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2015年至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曾多次提到乡村旅游相关内容。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重点提到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三项内容。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之一,成为万众瞩目的发展领域。
近些年,随着乡村旅游发展不断提速,市场不断繁荣。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为30.9亿次,乡村旅游总收入1.81万亿元。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后,乡村旅游逆势成为率先复苏的旅游市场。2020年第二季度数据,乡村旅游环比增长达148.8%。
其实不止是国内,在全球范围内,乡村旅游都被视为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欧洲,几乎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乡村,乡村土地占欧盟土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这些地区为欧洲社会安定和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乡村也是应对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全球性危机的重要区域。近几十年来,人口外流,乡村空心化一直是许多欧洲国家的重要难题,大量的年轻人涌入城市寻求教育和就业机会。去年初就曾有一个令人震惊的新闻,距离意大利那不勒斯驱车两小时的小镇,地方政府竟用1.7美元每套,不到一杯咖啡的价格售卖镇上九十多套房子,只希望购买房屋的家庭留在当地生活。
在我们过去的”到乡村去“50年前巴黎市政府这样号召市民文章中也介绍过,发展乡村旅游被众多欧洲国家视为解决诸多乡村问题的重要抓手。上世纪60年代,法国政府提出了“振兴乡村”的概念。“到乡村去!”成为当时政府的一句口号,号召巴黎人到乡下去购置第二居所,周末和假期离开巴黎,把巴黎留给全世界游客,到乡下度假,享受蓝天白云和悠闲的环境。正是通过这一政策的落实,科尔马、梅杰夫等一批特色小镇才得到了发展。
瑞士全国人口仅800多万,大部分国土由山地构成,高山、丘陵、森林、草地、湖泊交相辉映,构成了最好的旅游资源。然而,光有山峰、湖泊、森林等美景并不够,只有足够独特的体验才能抓住游客的心。为此,瑞士旅游从业者下了很多功夫。
“睡在稻草上”乡村民宿
在瑞士重要的奶酪产地埃曼塔尔,农场主打造了一个独特的乡村旅游项目,游客可以带上睡袋睡在柔软芬芳的稻草上,在牛铃声中醒来,抖抖头上散落的稻草,再品尝一顿最新鲜的地产农作物制作的早餐。
除此之外,农场还提供了收集鸡蛋、摘菜、帮助奶牛挤奶等农业休闲体验活动,受到了家庭游客的喜爱。孩子们在呼吸自然之余还能了解到种植农作物的的过程,从而更加珍惜食物,热爱自然。
在瑞士,共有150家提供“谷仓住宿”的农场,农场主们合理利用闲置的谷仓和现有的农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旅游。谷仓住宿或许不够精致,也不够奢华,但却正对广大“自然缺失症”群体的胃口,凭借纯天然的环境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受到了城市游客的推崇。
与过去以看花、采摘、吃农家饭为代表的“一日农家乐”不同,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会选择2-3天的乡村深度体验。驴妈妈旅游网CEO邹庆龄也表示,今年清明周边游呈现慢节奏、深度互动、文化体验、品质享受等特点。中国旅游正从观光走向体验,选择更独特、具体验性旅游产品和服务,已成为大多数游客选择乡村旅游产品的重要诉求。
乡村,是孕育未来希望的地方。我们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人愿意将乡村作为旅游目的地甚至第二个家。依托中国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基于本地所有,借鉴国外之长,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不断根据游客需求调整产品结构,乡村旅游一定可以走得更远。
(中法山地旅游发展研究院为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