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泰山精神的基本内涵--进取、担当、和谐、包容

时间:2021-04-16 17:09 作者: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编者按:

在中国的名山峻岳中,没有哪座大山像泰山那样,历史文化悠久灿烂而内涵深邃,泰山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深深扎根于民族的心灵深处。泰山精神是以泰山为载体的独特的山岳文化精神,它是在悠久的文化积淀中形成并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总书记号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作基础,同时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泰安亦然。

在中国的名山峻岳中,没有哪座大山像泰山那样,历史文化悠久灿烂而内涵深邃,借用郭沫若先生的话讲,“泰山是中华文化史的局部缩影”。季羡林先生强调,“欲弘扬中华文化必先弘扬泰山文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泰山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深深扎根于民族的心灵深处。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季羡林先生讨论《泰山颂》时认为,“泰山颂就是民族颂”“泰山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泰山精神是以泰山为载体的独特的山岳文化精神,它是在悠久的文化积淀中形成并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讲:“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泰山高大雄伟,七千级盘道逶迤通达岱顶。从红门至岱顶,有多处以“登”为题的刻石,如“登高必自”“勇登仙境”“从善如登”“若登天然”“努力登高”和“共登青云梯”等,所宣扬的都是同一个主题。十八盘是登山盘道中最险峻最难登的一段,同时也是天门咫尺、希望就在眼前的一段,因此,在南天门下刻有“努力登高”以示鼓励。虽然千辛万苦,如果登上南天门,到达玉皇顶,给人的感觉则是“万里清风来”“一览众山小”“登高壮观天地间”和“山登绝顶我为峰”。我们注意到,在泰山中路登山盘道的入口处,树立着一块非常醒目的“登高必自”碑,专家研究认为,此碑意涵深邃,“自”字后面当还有字。诚哉斯言!一曰“登高必自卑”。即望远须登高,登高必自卑,只有从低矮处开始,循序渐进地登,连续不断地登,才能有希望达到无限风光的险峰。二曰“登高必自强”。“直上危巅休怯险,登天毕竟要雄才”。没有坚强的毅力就不可能征服“十八盘”。三曰“登高必自己”。也就是说登高要靠自己,不仅要用自己的双腿双脚去登,有时还要手脚并用去“爬”。看那泰山担山工,肩负重荷、脚踏实地奋勇向前,那种“亦步亦趋凌霄汉,敢向天庭领风采”的精神风貌,深受世人礼赞,冯骥才先生誉之为“具有中华文化气质”“具有那种阳刚精神”。《泰山挑夫颂》赞扬说:“挑山工,挑山工,性实在,不谈空;步步稳,担担重;汗如泉,劲如松;顶烈日,迎寒风,春到夏,秋到冬;青春献泰山,风光留大众,有此一精神,何事不成功”。四曰“登高必自醒”。也就是说要头脑清醒,要有自知之明,须知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所谓“跳出泰山看泰山,对比先进找差距”即是头脑清醒之举。由此我们联想到国学大师庞朴先生对“登高必自”的理解:“它昭示游人应该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埋头苦干、胸怀大志的精神。它也可以算是泰山这本人文教科书的第一课,也是中华精神的主旋律”。20世纪20年代的一处泰山摩崖题刻说道:“愿同胞努力前进,上达极峰,独立南天门,高瞻远瞩,捧日擎云,可以张志气,拓胸襟,油然生爱民拯世之心。感斯山之固,国家柱石,曰新曰峻,巍然吾民族之威棱”。八十高龄的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登泰山题词“登泰山看祖国山河之壮丽”!

顶天立地的担当精神。在中华文化典籍中,我们常见“稳如泰山”“安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北斗”“泰山压顶不弯腰”“责任重于泰山”和“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蕴含着一种担当精神。特别是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泰山石敢当,它“镇百鬼、厌灾殃”,能使“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公元770年《石敢当碑铭》),顶天立地的担当精神文化内涵尤为突出。石敢当有主动担当的勇气。考察石敢当最原始、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它敢于抵挡一切,它镇邪厌殃、它除暴安良、它福佑百姓。石敢当有攻坚克难的本领。泰山石敢当有着“万能神”之誉,它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所以它敢抵挡一切,它能够抵挡一切。石敢当有安泰天下的情怀。古人云:“天下之安,若泰山而四维之”。后世之“稳如泰山”“安如泰山”即缘于此,“泰安”名称的由来及其内涵亦即“泰山安则四海皆安”。清代泰山普照寺住持石堂老人(元玉)总结得非常到位:“愿天下泰,泰山始是泰;愿天下安,泰安始是安;若一人不安,便是泰安不安;若一人不泰,便是泰山不泰”。自然的泰山不可移动,而泰山石敢当可以走天下,从泰安到齐鲁、到神州、到海外,哪里有石敢当哪里就平安,泰山石敢当成了名副其实的“平安大使”。李克强总理希望山东“勇做泰山石敢当”。中共泰安市委办公室于2016年4月印发的《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共产党员”学习教育实践方案》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石敢当精神,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2017年2月中共泰安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阐发泰山石敢当所蕴含的担当精神,赋予其时代内涵,以石敢当精神激发干事创业激情”。同时,结合党代会提出的总任务、总目标的落实,对石敢当精神的传承弘扬又做了进一步阐释,即“要大力弘扬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泰山石敢当精神。面对艰巨的任务敢于主动承担,面对困难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风险挑战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工作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到底,正气凛然、当仁不让,不畏艰辛、勇往直前”。市委书记崔洪刚同志刚到泰安工作即倡导带头弘扬泰山石敢当精神,攻坚克难、勇于负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工作落实。泰安孕育了泰山石敢当,时代呼唤泰山石敢当,新时代的泰安人理应人人争做石敢当,人人都是石敢当。

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究“天人之际”是中华民族的不懈探求。季羡林先生认为,“东方文化以中国为代表的思维方式是综合的”。“综合的”即“天人合一”的,用宋代大哲学家张载的话讲,即“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中华民族的这种“独特思维方式”就是“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泰山是天人合一的典范。首先,是自然本身之和谐。自然之泰山或峦或嶂,或峰或谷,或溪或泉,或巨岩或顽石,自然天成,和谐之极。特别是泰山松柏“咬定青山不放松”,让泰山披上绿装,使泰山充满了活力,杜甫誉之为“齐鲁青未了”;还有那旭日东升、云海玉盘、夕阳西下、碧霞宝光、雾淞雨淞、盛夏冰洞,美妙无穷。清代奚林和尚对普照寺一带的景观描写是:“门前几曲流水,寺后千寻碧峰。鸟语溪声时续,山光云影玲珑”。禅意和谐之美溢于言表。季羡林在《泰山颂》中还把泰山誉之为“伊甸桃源,谁堪比肩”。其次,是人与自然之和谐。五千年来,无论是海岱文化区内的东夷人还是阶级社会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平民百姓,都视泰山为神山、圣山,信崇有加,呵护有加。泰山封禅最原始的涵义是借泰山之高在泰山顶上祭天、在泰山下小山丘祭地,祭天祭地就是敬畏自然,就连号称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封禅泰山时也要用蒲草把车轮子包上,以防伤及泰山的一草一木。其后历朝历代都设立官方机构保护管理泰山,诸如“近十里禁樵采”“树当道者不伐”,敢有损污泰山者当给予重罚等等。在普照寺后院——菊林院中有一株古松,为清代寺僧理修入寺时与师傅共植,曰“师弟松”,他们常以松为伴,习文读经,并赋诗以记:“僧栽松,松荫僧,你我相度如同生。松也僧,僧也松,依佛门,如弟兄”。物我一体,其乐融融。再次,是各种文化之和谐。有道是泰山文化儒、道、释不仅和谐共处,而且是相互借鉴、互相补充,二而不二,三而不三,泰山文化中所体现的“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于国于民都是利好。至于泰山的管理者,则奉“以人为本”为圭臬,处处为游客们着想。今日和谐之泰山又迎来了新的机遇。习总书记早在浙江省任职时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6月中旬,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又特别要求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印在脑子里,落实到行动上”。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就泰山的生态保护进行了立法。市委书记崔洪刚在市委常委务虚会上的讲话中以及在泰山景区调研时,着重强调“对我们泰安来讲,首先是养护好泰山”。一个“养”字,情感真挚,耐人寻味。“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随着我市正在展开的新旧动能转换、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的实施,泰山定会更加和谐。

海天之怀的包容精神。包容是一种胸怀、是一种雅量,更是一种品格。先人们所谓“仁者爱人”“兼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和推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这种优秀文化精神品格。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李斯在其《谏逐客书》中论称“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是说泰山之所以“能成其大”是因为它不让土壤。李斯以泰山作比,所要阐述的中心意思是要成大事者必须要有包容的海量。民国年间邱山宁所著、书的《泰山颂》阐释地更为全面:“泰山何其雄,万象都包容。泰山何其大,万物都归纳。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观”。把泰山的“包容”范围拓展到了整个“宇宙”。著名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杨辛先生也持这种观点,盛赞泰山“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纳风云。海天之怀,华夏之魂”。是啊,正是泰山的“海天之怀”才支撑了泰山的“华夏之魂”。泰山的“包容”精神体现在许多方面,诸如:一是崇高而不自大。自然的泰山根盘齐鲁、拔地通天,古人视之比大还大之山——“太山”,继尔引申为“吉祥如意之山——“泰山”,被尊称为“岱宗”,乃至奉为“五岳之尊”。历代帝王到这里封禅告祭,黎民百姓到这里虔诚朝拜,文人墨客到这里歌咏抒怀,如此之泰山,仅靠自吹自擂乃至打压“他者”恐怕是难以受到广泛尊崇的。二是护国又佑民。泰山有“国山”之实,也有“国山”之誉。唐玄宗在封禅泰山时讲:“为苍生祈福,更无秘请”,“至诚动天,福我百姓”。历代帝王到泰山封禅祭祀所祈求的是国泰民安,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不懈追求的远大目标是国泰民安,在国人的心目中精神文化意义的泰山承载着国泰民安。因此,季羡林先生论持泰山为“国之魂魄,民之肝胆”。三是容中不排外。且不说泰山是世界首例自然和文化双遗产而引起全人类的瞻目,古代之泰山也是容得“中”也容得“外”的对外开放之山。如唐高宗封禅泰山时,就有诸多外国的使节参加;明永乐年间高丽(今朝鲜半岛)僧满空禅师来到泰山,先后住持泰山竹林寺和普照寺长达三十五年之久,至今普照寺内还保存着记载满空禅师事迹的《重开山记》碑。四是主生亦主死。泰山位于神州大陆的东方,而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光明之源、生命之源,先秦文化中所谓五行之木、四时之春、八卦之震、五色之青,都是指泰山。《易经》有“天地交,泰!”之说,天地相交,阴阳和合,孕育万物,这就是吉祥之“泰”。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根在哪里,就在泰山!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亿万炎黄子孙都有这种认同,海外有识之士也有同感:如1991年6月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到泰山考察时,赞叹“泰山不但有自然和文化的价值,而且还有精神和力量的内涵”。著名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于2006年9月来泰山考察时也深有感触地说道:“泰山作为中华民族的神圣之山、壮丽之山、文化之山,从其悠久丰厚的文化中呈现出来的泰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弘扬泰山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义务”。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泰山是世界的更是民族的、泰安的。当今之世,泰安创新发展的使命和任务光荣而又艰巨,泰山文化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深刻领会和大力弘扬泰山精神,有着重要的实现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文字:吕继祥

泰山景区特约摄影师:姜东涛

编辑:刘蓓

(泰山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为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