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城市中野生动物的共存之道

时间:2021-04-16 17:11 作者:国际山地旅游联盟

 

在人们的日常印象中,野生动物往往生活在高山之上,丛林之中。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我们身边也常有野生动物的身影出没。对,没错,就在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之中!

       城市中的野生动物,千百年来早已习得与人类的共存之道,其中一些已被我们所熟知,而另一些则依旧佩戴着神秘的面纱。

 


城市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这个复杂议题之中,有一个关键点可能被忽视了——生物多样性就只是生物多样性而已。某种意义上讲,“多样性”这三个字是世界的本质,既不代表绝对美好,也不代表猛兽恶魔。

      在美国,几乎每个独门独户的市民都能够讲出自己被野生动物骚扰的故事,除了破坏房屋,还有火灾、污染、传染病,以及每年数千万美元的财产损失。

      在欧洲,比如德国柏林,3000只在城市中安家的野猪隔三差五就把公园和社区搞得鸡犬不宁;英国伦敦和布里斯托尔,每平方公里超过18只的赤狐彻底改变着地栖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组成,进而改变着土壤、水源和甚至是农业生产和畜牧业。

      动物在迅速适应城市生活的背后,实际上伴随着更深层次的生物学改变——惊人的适应性让某些动物类群有能力以掠夺城市、侵占居民点的方式入侵人类生活。这是生物多样性的月之暗面,也是这个星球最奇特壮阔的变化之一。

      城市和荒野不同,没有办法给动物找到天堂一样不被打扰的栖息地,它们只能和人一起生活。而一次一次的教训证明,投毒、扑杀这些容易在第一时间被想起的措施,都没有办法控制适应能力强大的动物,反而会引起连锁的生态灾难,带来更难以收拾的后果。

      只有了解城市野生动物的分布和习性、搞清楚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评估它们和人类生产生活的重叠,我们才有可能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

 


收集动物分布、习性信息

      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城市生态系统,收集动物分布、习性信息是首先需要做好的功课。在上海和成都,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西南山地”研究团队分别利用红外触发相机,日夜记录着野生动物在城市中的分布和变化。

1.一支由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团队组织的市民队伍开始了一次公民科学家的探索

      疫情发生之前,他们开始完整地调查野生动在城市的分布、习性,和人类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成功启动了监测网络,这个网络在此时此刻,也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一刻不停地记录着。

      调查地点包括了共青森林公园、滨江森林公园、上海植物园、上海动物园、闵行体育公园、虹旭社区、复旦大学校园、上海海洋大学校园、南汇城郊、浦江郊野公园、顾村公园等区域。

      经过研究团队的拍摄,可以看出一些野生动物依然顽强生活在这些高度发展的钢铁丛林中,它们通过取食人类丢弃的生活垃圾寻找到了更简便易得的食物来源,其藏身环境也从洞穴和树根,变成了居民别墅阳台下面的裂缝、墙体的空隙、储藏室、桥墩的裂缝、煤气管道、废弃的下水道等等。

      比如经常被大家认作“小浣熊”、“土狗子”的貉。当他们开始系统地追踪城市貉之后,发现这个传说中的神秘物种竟然在长三角一带的城市之中大量存在,从上海到南京,从苏州到杭州,整个长三角区域都能够看到它们的身影。然而情况并不如想象中乐观,曾经广布于上海市的貉,近几年仅在金山、闵行、松江、青浦等区县有零星目击,且没有种群分布、相对多度、栖息地选择等信息。

      而后续的详细观察中,发现了貉这个物种在城市之中的“变身”超能力。青浦的一个小区旁边有条河,貉会钻到水里变成高超的游泳健将;金山区的貉栖息地旁边有不少丘陵灌丛,貉们展示出掘土、跳跃、和捕猎青蛙的惊人技巧;而到了奉贤和南汇,它们会迅速学习校园和社区设计,在人类世界的夹缝之中繁衍生息。

      毫无疑问,这样的变身能力提醒着我们,这片土地上也有柏林野猪、伦敦赤狐一样生态位宽泛的动物。随着中国城市环境的不断改善,必然有一天赤腹松鼠和金花鼠、貉和狗獾、刺猬和野猪也可能带来复杂的城市管理问题。

2. “西南山地”在郫都区开展生物多样性资源普查与监测服务项目,调查拍摄并监测野生动物

      此次拍摄地是成都云桥水源湿地护理区(简称“云桥湿地”),自动相机布设在徐堰河一侧的竹林中,林下有稀疏的灌木,地表铺满了竹子和乔木的落叶,周围是林地和荒废农田。

      记录到野生动物包括兽类2种(鼬獾、黄鼬)、鸟类12种(虎斑地鸫、灰胸竹鸡、雉鸡等)、两栖类1种。此外,有家养动物2种,分别是家猫1只1次,家犬5只17次。影像和数据以点概面地反映着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物种活动规律,也反映这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动相机记录到丰富的野生动物,证明了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但也有让人颇为揪心的画面。发现区域内活跃着大量缺乏管理的家养动物。在这里,以家犬群落为主的家养动物和域内野生动物有重合的栖息地,在食物资源上也存在着竞争关系,更可能出现家养动物捕食野生动物的情况。家猫有着不可小视的捕食能力,家犬成群后将挤占本土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与野生动物在城市中共处

      城市俨然已经不仅是人类聚落,而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我们都置身其中。在我们熟识的车水马龙之外,城市中仍然生活着数量不少的野生动物,它们有的栖居于城市间碎片化的绿地中,有的早已习惯与人类共享同一区域。我们多数人对这些未曾谋面的邻居其知之甚少。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的视线突然聚焦于野生动物,面对它们,人们手足无措。任何盲目的举措对人类和野生动物都将是不利的。消除恐惧的唯一方法不是无差别的捕杀,而应当是建立在正确识别基础上的科学管理。认识本地野生动物,是探讨如何管理、如何与其共处的第一步。

      “西南山地”建议在“One Health”的理念下加强成都的公共卫生研究和建设,即多学科共同合作为人类、动物、环境三者的健康共同成为一个整体。城市中包括林业、卫生防疫、市场监管、农业、食药监、以及公安的各机构需要建立联动机制,以科学的方式、恰当的手段管理城市野生动物。同时普通群众也需要参与到这个防控体系中,正确看待野生动物的存在。

      对于普通市民,在不接触野生动物的情况下,了解它们最简单的方式便影像记录。

      由“西南山地”发起的《照片征稿:竞自由生态影赛|城市中的野生动植物》,用手中的设备,记录下城市野生动物的影像,您的随手一拍不仅为你提供了发现、认识野生动物的机会,更可能参与到科学中,或许成为科学家重要的研究证据、或许为疫情的管控做出贡献。

 

部分文字来源:一台自动相机,能在成都拍到多少动物?
疫情之下,我们在上海的八十个探头,监测着城市野生动物
图片来源:西南山地、自然测量员
、张棽(文首摄于北京大学的黄鼬)
封面图片:灰胸竹鸡,西南山地巫嘉伟摄于四川成都

 

西南山地为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