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的登顶人数

时间:2019-03-29 16:01

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登山爱好者去尝试登顶珠峰。它险峻的坡度、极高的海拔、多变的天气,都让攀登者承受着极大的风险,随时可能丧命。峰顶最大风力是飓风级别的——每小时189千米,气温可达零下73摄氏度,含氧量是海平面的三分之一...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登山者的生命极其脆弱。于是,在征服珠峰的历史上,无数遇难者的遗体被迫留在了皑皑白雪之间......

据记录,截止2016年共有4469人完成了共7646次登顶。1105名登山者,大多数为夏尔巴登山协作,曾多次到达山峰顶部。南坡(尼泊尔一侧)依然是更为热门的选择,有4863人次登顶记录,而北坡(中国西藏自治区)一端则为2783人次。1921年至2016年,共有282人(168名登山者,114名夏尔巴登山协作)在珠穆朗玛峰遇难,176人在尼泊尔一端,106人在中国西藏自治区一侧。

珠峰的伟大地标

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的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更不用说在一年四季之内的变化万千。气候是导致登山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那里有最高的峰,最凛冽的风,最美的星空以及登顶路上永远回不去的前仆后继者。虽然如此,仍有不少人在在为了登上世界之巅而努力着,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下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血肉悲歌,他们也用自己的遗体为后来的人指引方向,成为伟大的登山地标。

乔治·马洛里(GeorgeMallory,1886-1924,英国)

马洛里(后排左二)和他的队员们出征珠峰

这是长眠在珠峰的登山者中最著名的一位,值得所有登山者脱帽致敬。

乔治·马洛里是第一位尝试攀登珠峰的登山家。马洛里毕业于剑桥大学,与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是同窗好友。1922年马洛里首次从北坡挑战珠穆朗玛峰没有成功,2年后的1924年,马洛里与队友安德鲁·欧文(AndrewIrving)再度尝试登顶,最终一去不复返...而有关两人死前究竟是否曾经登顶一直是个悬案,如果能证明他们曾登上过珠峰,将把人类登顶珠峰的最早时间大大提前,这一悬案也被称为“马欧之谜”。1999年由BBC赞助的一支美国探险队在珠峰北坡8170米处发现了乔治·马洛里的遗体,然而却没有发现他随身携带的柯达相机,因此推测柯达相机应该在同伴欧文身上。但是,无论究竟历史真相如何,乔治·马洛里作为人类第一位挑战珠峰的登山者,留给了后人一个伟岸的身影,他体现出来的敢于冒险,挑战未知领域的勇气激励了无数人,而他那句关于登山的名言也被无数人称颂:

当年一位记者问乔治·马洛里为什么要攀登珠峰。乔治·马洛里回答:“因为它就在那儿!”

“Becauseit'sthere!”

 

“绿靴子”TsewangPaljor(1968-1996,印度)

TsewangPaljor是印度第一支珠峰登山队的成员,他于1996年在登顶之后的下山途中不幸遇难,死于长时间暴露在暴风雪的严寒中。由于他死前穿着一双“绿靴子”,他被普遍认为是珠峰登顶前最著名的遗体地标“绿靴子”本人.。也有一种说法,“绿靴子”的遗体是死后被其他登山者移到了登顶的主路旁边,无论怎样,“绿靴子”多年来静静地躺在那里,成为了登山圈最著名的人形地标和丰碑。

弗朗西丝·阿森蒂夫(FrancysArsentiev,1958-1998,美国)

弗朗西丝·阿森蒂夫是第一个不带辅助氧气登上珠峰的美国女性,她于1998年和丈夫一起攀登珠峰,两人在登山途中被迫分开,登顶之后下撤的途中,他俩始终未能找到对方,弗朗西丝下山途中因为缺氧虚脱倒在了珠峰下面244米处,当时正好有两名登山者路过,弗朗西丝向其中的南非登山家伊安.沃达尔求救,然而伊安在经历了心中的百般挣扎之后,最终选择了放弃。.弗朗西丝就此遇难,而她丈夫的遗体也在一年以后被发现。

这个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弗朗西丝的遗体就这样在雪山年复一年静静地躺着,她一度成为了后来登山者的醒目地标。另一方面,当年被迫放弃她的伊安.沃达尔也背负着“见死不救”的骂名寝食难安。九年之后,伊安.沃达尔决定重逢珠峰,掩埋弗朗西丝,总算让她的遗体获得了多一点的尊严。